复活
与许多大医院相比,多数县级医院地域财政无力,加上人才匮乏,要摆脱困境健康运营,实属不易。河南省原阳县人民医院曾面临几乎瘫痪的状态。
1997年底,我院现金账仅有8.6元,医院里药架空无,二手设备“长睡不起”,许多骨干医生到大街设点度日,医院处于几乎瘫痪的状态。资金短缺、人才流失、患者信任度低……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哪个是提纲挈领的问题核心?找准突破口十分关键。
作为医院的管理者,我深感肩上担子之重。我意识到,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才能挽救医院。于是我院卖掉医院仅有的轿车,所得的资金用来购药,以先让药房空空的药架“吃饱”;亲自到医院骨干的私立诊所,恳请他们回院创业;春节前夕借钱购物到困难职工家慰问……
也许这种饱含人文观念的行动感化了职工和家属,原来冷落萧条的医院门诊便有了坐诊医生、护士。同时,医院又尝试用人文管理密切医院与患者的感情,开展了免费接诊、下乡义诊等服务。从此,医院渐渐有了“复活”的迹象。
探索带来的
经验教训
复活之后,该如何发展?这一问题不断萦绕在我的脑海。事实证明,探索的路上,总是交错着教训,但教训过后就是最宝贵的经验。
为了加快发展步伐,自2006年后,我院通过购置先进医疗设备,外派业务骨干进修学习,引进新项目新技术等,使业务量不断增加。但随之而来的医疗纠纷也开始明显增多,主要原因是引进的部分技术不能熟练服务于患者,造成医疗资源闲置,还有“过劳”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开始滑坡。“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
人文管理需对症下药,适时而用。根据国家对县级公立医院的职能定位要求,我们首先明确了要将主要精力用于夯实基本医疗服务,不再迷信高新技术;其次,在提高基础医疗水平的同时,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人性化关怀:设立加强治疗病房,对介于急危与普通之间的患者进行监护治疗,医护内容增加、细化,但收费与普通病房基本同价,并实行免费陪护;重点照顾贫困住院患者,医院拿出500万元资金开展借钱看病服务,贫困的住院患者只要本人提出申请即可借3千~1万元现金住院治疗;减轻患者经济压力,医院每月垫资300万元,让住院新农合患者出院当日拿到应该报销的医药费,要求医院相关部门都必需严格按新农合制度办事,不能有丝毫差错,“损失费”由相关责任人填补。
此外,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严技术,促人本。由于人性化的凸显,2014年我院门诊及住院量是全县17家医疗单位的总和,人文管理和惠民措施给患者减少的医疗支出明显超过零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