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医学诞生以来,医学人文就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引领和支撑着医学的发展。“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这不仅揭示了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务工作的灵魂和必然的价值诉求,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医生需要心存仁爱之心,应该关心、尊重和爱护患者,承载着社会对医学发展的期盼。
重构良好医患关系
必须弘扬医学人文精神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以传统医德维系的医疗关系正面临巨大的冲击,而人文精神的失落,又带来了医患关系的物化和医疗行为的商业化倾向。另一方面,部分患者对治疗的期望值和对疾病正常发展的转归缺乏科学理性态度,这些导致医疗纠纷日益增加,经常发生患者投诉、殴打甚至杀害医务人员的事件,而医务人员也抱怨不断。
要想缓解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维护医疗服务市场正常的秩序和医患双方的利益,必须从加强医师人文教育,提升医患沟通能力入手。提倡医学人文精神建设是化解医患矛盾,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一剂良药,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促进医学发展
必须弘扬医学人文精神
我国目前的医学人文建设水平,既远远落后于医学技术的发展,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种医学与人文孤立发展的状况,导致部分医师重技术、重检查,“只见疾病不见人”。
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知识和技能是医学发展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力发展医学技术以应对新的疾病。另一方面,人类必须加强医学人文精神建设来警惕高新技术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高新技术为人类利益服务。在医学实践环节中,很多医生会遇到各种疑难病症和实际问题,他们会本着关心患者、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的原则,不断推陈出新,提出解决实际困难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思路。这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这种对患者关心的职业态度和人文精神也是医学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构建和谐社会
必须弘扬医学人文精神
作为医院的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做好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不仅能增强医务人员“治病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更加忠诚地为人民服务,同时,群众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理解也会增加,群众就会真正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因此,弘扬医学人文精神既有利于重新增加群众对医务人员的理解,缓解医患矛盾,又能增强医务人员自身的荣誉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
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的灵魂,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注,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塑造医学人文精神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让我们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中国医学人文环境,促进我国医学事业蓬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