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的糖尿病患者在一生中会发生足溃疡,其下肢截肢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而约85%的截肢是由于足溃疡引发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名誉组长许樟荣教授告诉记者。
“但糖尿病足可防可治,尽早、科学的治疗可取得良好结局。”许樟荣说。2010年,我国多中心调查证实,三甲医院的非创伤性截肢患者中,约1/3是糖尿病患者,截肢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3.4万元。
许樟荣介绍,糖尿病足有效防治和截肢率明显下降需贯彻三项原则:预防为主、专业化治疗和多学科合作。
预防为主,即及时发现糖尿病足病的危险因素并纠正,使高危足不发生足溃疡。
对已发生足溃疡的糖尿病患者,及时的专业化的治疗能够使糖尿病足溃疡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愈合,从而避免其恶化到需要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的境地。
“在不具备多学科合作软、硬件条件的医疗单位,若医生能准确评估病情、及时转诊到上一级医院,这同样是对患者负责的表现和科学的态度,同样值得赞许。”许樟荣说。
许樟荣强调,糖尿病足病诊治中,特别要强调规范化。3月20日,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负责组织撰写,许樟荣、冉兴无教授主编的《糖尿病足病规范化诊疗手册》出版。学组计划在2015年,围绕手册内容,在全国举办50场规范化培训班,提高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临床技能。
许樟荣对于防治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降低我国糖尿病足截肢率。即使截肢,也要注意如何科学地、更加人性化地截肢,既要尽最大可能地保留患足、患肢的功能,还要尽可能地减少医疗费用和减少足溃疡、足坏疽的复发。更要通过科学的判断和合理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