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自然医学》发表了一篇炎症反应相关信号蛋白IL-17(图1)能增加VEGF靶向抗癌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性的文章。研究发现,IL-17 通过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诱导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表达,并动员未成熟的骨髓细胞招募到肿瘤微环境中,致使肿瘤产生对 VEGF靶向治疗药物的耐药。
该研究揭开了一个位于适应性免疫系统和先天性免疫系统之间的旁分泌信号网络,发现与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对VEGF靶向治疗药物耐药有关。
结果提示,如果利用单克隆抗体或其他抑制剂来阻碍 IL-17 的作用,可潜在地促进 VEGF 靶向型药物的临床疗效。
述评
随着这项研究结果的发表,IL-17成为研究热点。Xu C等发现,检测胸腔积液中IL-17的分泌水平可辅助诊断肺癌并帮助判断肺癌患者的预后;Chang SH等学者发表在201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提示,肺癌的发生发展与活化的辅助性CD4+T细胞(Th17细胞)促进慢性炎症过程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的促炎症因子,如IL-6、IL-1β、TNF-α和IL-8可诱发炎症,趋化炎症细胞(如T细胞核肿瘤浸润巨噬细胞等)分泌细胞因子刺激肿瘤增殖,诱导免疫耐受,并分泌VE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瘤性上皮屏障破坏导致生成的微生物产物与人类肿瘤中的炎症性树突状细胞积聚相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IL-17可能是人类肿瘤进展中的一个关键作用因子,如果利用单克隆抗体或其他抑制剂来阻碍 IL-17 的作用,就能潜在地促进 VEGF 靶向型药物的临床疗效。
随着2015年欧洲药品管理局推荐批准新药Secukinumab上市,其将可能成为第一个上市的IL-17抑制剂,尽管目前用于银屑病的一线治疗,但相信会进一步推动IL-17在肺癌等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