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4-06-19 总第361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4-06-19 总第361期
返回上层

总第361期

发布时间:2014-06-19

人物

标题导航

神经内科: 面临“快、慢”两级分化

发布时间:2014-06-19来源:《医师报》作者:谢鹏  阅读: 1910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美国曾提出21世纪是“脑的世纪”,神经科学研究是目前世界上最活跃的研究领域。随着我国疾病谱的改变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神经内科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临床中发展最迅猛的学科。

着眼未来,在蓬勃发展的背后,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谢鹏指出,神经内科在我国目前仍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诊断和治疗的两极分化;二是临床操作标准不一,如何在兼顾基础技术普及同时实现新突破,是分会未来努力的方向。



30余载  小学科变身大学科

医师报:神经内科经历了怎样发展历程?

谢鹏:疾病谱改变和老龄化共同促使学科迅猛发展。


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将人们从传染病的桎梏中解脱出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脑血管等“富贵病”占据了疾病谱的前几位,与此同时,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退行性疾病迅速增多,两个因素共同促进,让神经内科得以迅猛发展。

1984年谢鹏研究生毕业时,神经内科医生的数量和开展该学科的医疗机构都极少。谢鹏回忆说,当时很多大型三甲医疗机构的病床数也不过30余张,而执业医师更是“少得可怜”。短短30余年,谢鹏以重庆医疗机构为例,各个县区医疗机构都设有神经内科,床位数在100~200张的医院比比皆是。“目前很多医疗机构的院长都是神经内科出身,也间接说明了神经内科日益受到重视。”谢鹏说,神经内科已从原来的小学科成为现在的大学科。


诊断与治疗两极分化限制学科发展

医师报:学科发展面临的困境是什么?

谢鹏:治疗手段、治疗方法的滞后限制了学科发展。

神经内科的迅猛发展有赖于多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影像学的诊断如CT、磁共振、PET-CT、同位素扫面等医疗技术的发展,让医生在不开颅的情况下就能把脑内的结构看清楚,对脑功能的了解也日趋完善,同时肌电、脑电、诱发电位改变都对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神经系统辅助诊断方法的变革赋予了神经内科医生有力的双手。”谢鹏说,我们在解剖结构损害的了解上越来越进步,方法越来越多,但离更加明确的病因诊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治疗手段和治疗方法也没有长足的进步,限制了学科发展。谢鹏以神经内科第一大疾病脑血管疾病为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在脑卒中疾病中占80%左右,神经内科发展了几十年,对这个疾病的治疗手段依然很少。除早期溶栓惠及少数患者外,治疗手段远未满足临床需求,至今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适应面更加广泛的治疗模式。

谢鹏认为,学科两极分化的发展模式提示我们,面对庞大、复杂的患者人群,神经内科医师还需不断努力改进治疗方法,更重要的是把防治疾病的关口前移,做好二级预防,及时干预,防治二次复发。


打造品牌年会  传递医生正能量

医师报:分会在今后的任务和打算是什么?

谢鹏:普及标准化技术,为青年医师提供更广阔平台。

神经内科分会从创立之初到如今已经走过了近10年。谢鹏表示,分会将继续发扬传统,打造品牌年会,创建温馨的医师之家。

第七届神经内科年会即将于6月20日召开。谢鹏介绍,本届年会将从标准化技术普及、“青年医师风采大赛”、成立专委会、编写神经内科年鉴几方面突出特色。

标准化技术普及  谢鹏指出,标准化一直是各学科面临的难题,神经内科也不例外。谢鹏以神经内科中的肌电图为例,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有肌电图,一样的设备,不同医生操作结果却可能大相径庭。“我们有很好的诊断工具,但医生的技术标准不一。”谢鹏说,医生能力的提高和标准化技术的应用,医疗机构自身难以解决,行业协会将对此进行培训,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让更多的基层医生参与进来,逐步实现行业内标准化的操作手法、规章流程及实验方案。

“青年医师风采大赛”  神经内科年会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年轻医生的展示和优秀医师评选。谢鹏认为,分会是展示神经内科医师魅力的大舞台,第七届神经内科年会将举办“青年医师风采大赛”。最终进入决赛的青年医师们将通过演讲、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在大会上展现他们的风采。谢鹏强调,分会要通过表彰、比赛等多种形式向社会传递医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年会纯学术的基础上,渗透医生正能量的元素,使年会更有吸引力的同时,倡导良好风尚,展示医生魅力,也让年会具备家的温馨。

赋予专委会更多职能  第七届神经内科年会将成立大批专委会,一类是以疾病为主,一类是以技术为主。谢鹏介绍,分会将以专委会作为专家队伍,在年会上组织更大规模的行业培训、学术交流,在知识的普及上走向基层、服务大众。分会将以专委会作为基础,在全国进行知识巡讲,并与青年医师风采大赛的选拔活动结合起来,以点带面,使行业协会的工作在各地深入开展。

编写神经内科年鉴  谢鹏介绍,目前神经内科的发展历史都是凭借神经内科老一代专家短暂的记忆进行回顾,内容支离破碎,缺乏系统的整理。目前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够以编年的形式记载每年神经内科发生的大事。谢鹏认为,信息的沟通是行业协会的责任之一。分会将成立编委会,将全国神经内科医生救死扶伤的事迹、新技术的进展、医疗机构基本情况的动态变化编撰出版,每年出版一期,从大医院开始逐渐覆盖全国的医院。


技术与爱心  牢记医者的准则

医师报:您对青年医师有何冀望?

谢鹏:自律、自我保护,时刻牢记爱心是医生工作的基本准则。

在繁重的医疗任务中,神经内科医生和全国医生一样面临着医疗环境的恶化。神经内科医生医治的大多是脑部疾病,患者易出现瘫痪、癫痫、抽筋等复杂严重的症状,这是行业的特殊性。谢鹏认为,在控制复杂严重疾病的同时,医生需要更多地关怀患者。谢鹏说,首先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自律。2009年,分会第三届年会发布了中国神经内科医师宣言,提醒神经内科医生牢记医生的崇高责任与神圣的使命;其次医生同样要学会自我保护。谢鹏说,我们将生物医学摆在了重要位置,却忽视了人文教育。如今在人、社会、心理、经济和生物医学全部融为一体的时代,我们要适应这种模式的改变,医生一定要提高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沟通能力。谢鹏强调,做医生基本准则就是爱心,爱心体现在对患者的关爱,也体现在对事业的不断追求,“好的技术与爱心,是医生的基本要求。”谢鹏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