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4-06-19 总第361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4-06-19 总第361期
返回上层

总第361期

发布时间:2014-06-19

博客

标题导航

香港科研的启智之旅

发布时间:2014-06-19来源:《医师报》作者: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秦红岩  阅读: 1938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2008年10月,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蹒跚学步的女儿和温暖的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我在香港浸会大学(HKBU)的学习生活。 

不知不觉间,我已在HKBU度过了5个年头。这期间我一直在做基础研究工作,香港的科研工作让我感触颇深。

科研资源利用充分

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大都市,科研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弥补了科研场所有限的缺憾。每个学院根据学科设立研究平台,平台中的仪器设备全部开放使用。使用者初次使用仪器前需进行培训,之后便可提前一周预定使用时间;而仪器使用培训、维护及使用监督主要由专职技术员负责。严格的预定制度,技术员的监督管理使得仪器设备得到了最充分利用,也极大的节省了资源。

另外,一个课题组科研人员的梯队通常是由1位教授,1名研究助理教授,2~3名博士后,1~2名博士生或硕士生及1~2名研究助理组成。科研人员的梯队构成使工作安排更加细化,分工更趋于合理,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研究质量。

学术交流丰富多彩

我所在的学院每周有1~2个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内容十分丰富,从中医基础到临床研究,从系统生物学到菌群研究,从统计学理论实践到组学研究分析,更有杂志编辑审稿心得交流……香港的讲座更像国内的座谈会,互动讨论多,气氛轻松,交流语言多为英语。除了学术讲座外,学院每个月会安排1~2名在读博士或硕士的专题报告,这使得学生之间加强了讨论和学习,扩展了思路。学院每年也都会举办几次大型的学术会议。从这些内容丰富的多学科交流中我受益匪浅。 

科研态度踏实严谨

我的第一篇论文投稿前夕,我的导师除了对论文进行多次修改外,还要求我把实验记录拿给他看。我把整理好的厚厚一沓实验记录交给了导师,导师又对论文中数据的出处一一核对,无误后才允许我投稿。我所在的实验室,研究人员离职前也需要上交所有的原始记录,保存备查。

在赛马会中医药研究院的项目实施中,该项目需考察某中药的药效,项目组安排了内地和香港两个研究机构分别同时实施相同的实验内容,最后进行比对分析。项目组表示,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可以相互验证的结果。在科研经费充足的情况下,赛马会中医药研究院会选择更严谨的方法,采用平行实验,比对结果,寻找并研发真正有价值的药物。

学术合作互补高效

做访问学者期间,我所负责的项目从开始实施到论文完成共用了1年的时间。项目的顺利实施得益于课题组成员的团结合作与专业互补。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