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3-11-02 总第811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3-11-02 总第811期
返回上层

总第811期

科普

标题导航

孩子出现这些症状 , 警惕“炎症性肠病”

发布时间:2023-11-02来源:《医师报》作者:广东省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 罗锦强  阅读: 9621  【发表证书】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肠 道炎症,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 病。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结肠和直肠,患 者主要表现为腹泻和黏液脓血便等;克罗 恩病从口腔到肛门任何的胃肠道都可以累 及,但好发于回肠末端(即回盲部)和结肠, 患者可表现为腹痛、腹泻等不适。该病的 病因非常复杂,多数与肠道的免疫异常有 关,也可能与饮食(如进食过多西餐等)、 心理(压力过大等)或生活环境(工业化 城市中发病率较高)有关,还可能与肠道 菌群有一定的关系。过去我国炎症性肠病 较少见,但随着现代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 活习惯的改变,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 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当孩子出现不适症 状时,应及时就诊治疗。

                                                                                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 

     小儿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及 学龄期儿童,小婴儿也可发病,但更少见。 欧美的调查表明,本病有明显的家族倾向, 患病的儿童中,约有 1/3 其直系亲属中有同 样患者。而在我国和日本,家族性发病很少见。

     消化系统的主要表现: 

      腹泻 腹泻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天排 便 3 ~ 4 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重者 排便频繁,可每 1~ 2小时 1次。病初为稀便, 4 ~ 6 次 /d,进行性加重排黏液血便、血便、 水样便、稀烂便和脓便。尤其是黏液血便, 几乎成为所有活动期患儿的必有症状。常见 里急后重。急性发病者开始即为血便伴腹痛、 呕吐、发热及其他中毒症状。

    腹痛 轻型及缓解期患儿可无腹痛。腹 痛一般为轻、中度,常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 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 - 便意 - 便后缓解” 的规律。 

     其他症状 常有腹胀,严重者有食欲不 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全身表现:轻者常不明显;重者可有发 热、水电解质紊乱。患儿由于长期腹泻、便 血、食欲不振、心率增快、衰弱、精神萎靡, 久之即出现体重减轻、低蛋白血症、贫血和 营养不良等表现。约有 3% 的患儿表现为情 绪不稳定,如抑郁、焦虑、失眠等;重症病 例亦可伴有生长发育障碍、青春发育延迟。

                                                                                 小儿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 

     小儿克罗恩病在青少年多见,起病大多 隐匿、缓慢,从发病早期症状至确诊有时需 数月至数年。病程呈慢性、长短不等的活动 期与缓解期交替,迁延不愈。 

    消化系统的表现: 

     腹痛 为最常见症状。多位于右下腹或 脐周,间歇性发作。

    腹泻 粪便多为糊状,可有血便。病变 累及下段结肠或肛门直肠者,可有黏液血便 及里急后重。 

    腹部包块 见于 10%~20% 的患儿。由于肠 黏连、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瘘或 局部脓肿形成所致,多位于右下腹与脐周。      瘘管形成 瘘管形成是克罗恩病较为常 见且较为特异的临床表现,分内瘘和外瘘。 前者可通向其他肠段、肠系膜、膀胱、输尿 管、阴道、腹膜后等处,后者通向腹壁或肛 周皮肤。肠段之间内瘘形成可致腹泻加重及 营养不良,肠瘘通向的组织与器官因粪便污 染可致继发性感染。外瘘或通向膀胱、阴道 的内瘘均可见粪便与气体排出。

     肛门周围病变 包括肛门周围瘘管、脓 肿及肛裂等病变。有时肛周病变可为本病的 首发症状。

     全身表现: 

    发热 间歇性低热或中度热常见。少数 患儿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甚至较长时间不明 原因发热之后才出现消化道症状。出现高热 时应注意合并感染或脓肿形成。

     营养障碍 由慢性腹泻、食欲减退及慢 性消耗等因素所致。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 可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和维生素缺乏等表现。 青春期前发病者常有生长发育迟滞。 

    肠外表现 克罗恩病肠外表现发生率较 高,以口腔黏膜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关 节炎及眼病为常见。

    当儿童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要家长们重 视,及时带儿童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从 而尽早明确病因,尽早治疗,改善儿童的预 后情况。

科普11月2日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