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3-24 总第445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3-24 总第445期
返回上层

总第445期

发布时间:2016-03-24

博客

标题导航

走出非洲

发布时间:2016-03-24来源:《医师报》作者:邹显巍  阅读: 530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三年前,气势恢宏的《走出非洲》电影音乐,带我掠过狂野壮丽广袤的原始森林、草原、山川瀑布河流,也正是这部电影让我对非洲充满无限地向往,做出援非决定。而今,援外工作已经结束,记忆的胶片一幕幕展开。

2013年12月,中国援安哥拉医疗队第3队抵达安哥拉,这是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全球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我们的工作地点位于罗安达南郊的罗安达省总医院,是中国政府无偿援建的医院,为当地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医院紧邻贫民窟,周遭卫生和治安环境很差。

那是一段艰苦奋斗的日子,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医疗队一直在集装箱改成的临时周转房里看病。空间狭小,条件异常简陋,诊室闷热难耐,气味难闻,到处飞舞着蚊子苍蝇;医护人员短缺,病人多是疟疾、伤寒、艾滋病、肺结核等高危传染病,停水也是常态,无法洗手,只能用免洗手消毒液消毒。

中国医疗队虽然只有10名医生,却承担了医院的大部分诊疗工作,特别是骨科,长期只有2名中国医生上班。虽然在国内我们都是专科医生,有自己的主攻方向,但在这里我们面对的是全科患者,而且缺乏相关的检查措施,病种与国内大不相同,诊断依赖详尽的病史及体格检查,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外国人来说无疑更增加了难度,但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工作强度。内科急诊班从早上8点至下午6点,连续工作10小时,中间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午饭匆匆解决。每天急诊班处理患者70~80例以上,对于我来说体力透支远远胜于脑力,一天下来几近虚脱。


友好的古巴医生  偷懒的古巴护士

blob.png

除了要适应恶劣条件下的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外,我们还要适应各国文化冲突和气候饮食上的差异。古巴医生和中国医生一样很勤奋,对我们很友好,我们相处融洽。安哥拉的护士大部分是友好的,但工作中会偷懒,效率低,经常不执行医嘱,让人无可奈何。由于医疗队没有厨师,罗安达的物价水平又是全球最高,平时只能在安方食堂就餐,卫生差,饮食单一,油炸食品为主,而且缺乏蔬菜,因此经常出现腹泻和便秘的情况,好几个医生得了痔疮,也曾得过疟疾和伤寒。为了减少生病的几率,每天抽出时间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刚开始工作的3个月还面临语言关,下班后大家努力学习葡语以便尽快适应工作。

2013年5月8日,李克强总理访问安哥拉,接见了医疗队,让我们深受鼓舞。每当劳累难耐,心情沮丧时就会想起总理的话:用心灵感受患者疾苦,用精湛技艺救死扶伤……经济发达现代文明社会的人是无法想象在地球另一端人的生活际遇的,战争、饥饿、贫穷、疾病让非洲人民饱受痛苦,死亡和苦难从未曾走远。这仿佛是人类现代文明没有辐射到的角落。作为一名医生,我只能以一己之力努力做好一名医生该做的事,尽可能地挽救一个又一个生命。

转眼2年的援非工作已经顺利结束。难忘我们挥汗如雨曾经奋斗过的病房,难忘非洲人民淳朴善良的笑脸,难忘和同事、朋友们相处的快乐时光……当经历转换成文字,文字转化为记忆,这也许是最好的告别的仪式。

再见,安哥拉!再见,非洲!



666613127165444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