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在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15)上报告的29万人研究提示,天气冷冽对于房颤患者,或是一个影响其卒中发生且被忽略的问题。
“气温降低对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影响,或是由于天气寒冷时凝血作用增强和血黏稠度增加的缘故。我们进行的这项大规模研究提示,在气温下降前,对于房颤患者,一则要做好抗凝,二则要做好保暖,或会起到预防卒中的作用。”研究者指出。
研究发现,在每年平均气温较低的月份,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较高(图1),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较之夏季,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在春季上升了10%,在冬季上升了19%。
研究显示,较之平均气温30℃,平均气温零下20℃会显著增加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卒中发生前14 d平均日温下降5℃,会增加1倍多的卒中风险。
该研究共纳入2000-2011年近29万例新发房颤患者,并获得台湾六个地区不同季节和月份的平均日温。平均随访3年时,有近3.5万例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