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6日的大会报告上,感染学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瞿介明教授解读了最新修订的2015版《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布了我国第一部《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但是,随着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增大,我国CAP重要病原菌耐药谱不断发生变化,同时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不断出现,新的抗感染药物、疫苗和治疗方法积累了新的证据,因此,有必要对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更新,更好地指导我国CAP临床诊治。为此,在王辰院士的倡导下,感染学组于2014年12月27日启动CAP指南的修订工作。
瞿介明教授介绍,2015版CAP指南修订的特色是:(1)补充了我国病原学最新资料;(2)明确提出CAP诊治思路;(3)CAP分类临床可操作性强;(4)病情严重度评价明确采用CURB-65;(5)病原检测以表格形式表达,简明实用;(6)经验性治疗根据病情、宿主因素及药物特点分层推荐;(7)体现重症肺炎辅助治疗价值和呼吸专科特色;(8)明确初始治疗失败的定义及诊治流程;(9)增加特殊病原和特殊人群CAP:病毒、军团菌、CA-MRSA、老年肺炎;(10)强调疫苗对于肺炎的预防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2015版CAP指南更新大量引用了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共引用文献334篇,其中中国作者文章77篇,占23%。
(整理 黄怡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