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09-10 总第421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09-10 总第421期
返回上层

总第421期

发布时间:2015-09-10

呼吸

标题导航

新检测手段助力小气道病变评估

发布时间:2015-09-10来源:《医师报》作者:关伟杰  阅读: 468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在阻塞性气道疾病中,小气道病变的诊断与干预不容忽视。有文献表明,在疾病发展早期,小气道病变已经形成且其与气道炎症水平密切相关;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小气道病变程度逐渐增加;此外,存在严重小气道病变的患者死亡率更高。

小气道病变的常规检测手段(包括用力肺活量检测)对筛选早期病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有限,目前已有学者致力于探讨新检测手段的价值,包括脉冲振荡法、光学相干成像法(OCT)、重复呼吸氮气冲洗法。

通过OCT检测,慢阻肺小气道重塑的特征改变为管径变小,黏膜增厚、边界模糊、管壁黏膜占管腔百分比增大;肺功能正常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小气道结构改变,与慢阻肺小气道重构相似,程度较轻。评估小气管结构病变,以气道壁横截面积与气道切面横截面积的比值作为评估指标更可靠。

有趣的是,部分慢阻肺患者虽然用力肺活量指标正常,但其已经出现轻度呼吸困难,且与小气道病变有关。这说明呼吸科医师需要充分认识到患者病史以及新检测手段对诊断小气道病变的重要性。

既往对小气道病变的研究较少,目前已有药物(如极细颗粒直径的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针对改善小气道阻塞而起药理作用。若今后能够证实这类药物确实显著改善小气道功能,从而缓解症状并改善患者预后,必定能为临床医师提供新的关键干预思路,也将是呼吸病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整理  关伟杰)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