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09-10 总第421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09-10 总第421期
返回上层

总第421期

发布时间:2015-09-10

维权专栏

标题导航

抛弃虚构认识

发布时间:2015-09-10来源:《医师报》作者: 刘凯  阅读: 539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不知从何时开始,针对医患关系的探讨,整个社会竟然有了一种“追忆似水年华”的心态,部分人“眺望”已经逝去的过往,希望能够在医患关系让医务人员感觉冰冷的当下,从历史中寻找温情和慰藉。于是,类似于“粉红色”、“淡金色”状态的医患关系,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甚至于,有些文章上溯至百多年前,竟然呈现出一种医患关系的“流金岁月”时代。

由现有的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来看,西医入我国之后,医患之间因观念及文化上的激烈冲突最终酿成教案,在近40年的期限内几乎从未间断,仅是规模大小不同;由我国传统(中医)的医患关系来看,医患不互信是常态,乃至于胡适先生在《人与医学》一书中的序言部分疾呼“多数的中国人至今还不配做病人!”至清末及民国时期,余云岫先生更是感慨道“有的是病家和医家作对、有的是流氓和医家作对、有的是官吏和医家作对、有的竟然是医家和医家作对,在暗中挑拨主持。统计起来,起码有一半以上是无理取闹的。”到了当下,我们回想一下《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实施过程中医患关系的实际情况之后,又会作何感慨?!

因此,前述种种均足以证明:在我国,医患关系并非如想象中的那般美好与和谐,医患双方其实一直在“砥砺”中“缠绕”着前行。

国外医患冲突同样不少:印度每年发生数千起医护人员受到攻击的事件,导致身材健壮、手臂上具有纹身、看上去极具“震慑力”的保镖,受到财力雄厚医疗机构的青睐;美国近60%的工作场所的暴力事件发生在医疗相关机构,据美国劳工部统计,每1万名医院工作人员每年大约碰到8起非致命性质的攻击,约为一般职业的四倍;据以色列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以色列医院分别发生4000起、3670起和2528起袭击医护人员事件。

因此,无论从纵向梳理还是横向比较来看,广大医务人员大可不必视当下的患方如“洪水猛兽”,更不必因目前的医患关系不和谐、医疗暴力频发而对自身及自身所处行业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持悲观态度。当然,更无必要将目光投向已经逝去的过往,以想当然的心态和认识,虚构一个“医患关系那么和谐与美好的时代”。

我们应当抛弃虚构的认知,直面当下的现实!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