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疾病属我国最常见疾病,其患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高,疾病负担巨大,已成为我国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与医疗问题之一。
王辰指出,我国呼吸疾病防治形势严峻,基层医生是我国疾病防治体系的基础,承担着疾病筛查、早期诊断、慢性病患者管理、疾病预防等多项重要任务。呼吸疾病患者数量巨大,就诊率高,慢性疾病病程长,并且我国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呼吸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城市地区。以上呼吸疾病的特点都决定了基层医生是我国呼吸疾病防治队伍中不可获缺、至关重要的主力军,缺乏基层医生强有力的支持,我国呼吸疾病防治工作的推进将举步维艰。
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能力成掣肘
首先,基层医生呼吸疾病防治意识不足,防治能力有限,直接导致大量呼吸疾病患者错失了“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的黄金机会,导致现阶段我国缺乏完整、准确的呼吸疾病流行状况数据。
其次,现阶段基层医生严重缺乏开展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所需的关键资源。大部分基层医疗单位尚未配备简易肺功能仪等进行常见呼吸疾病筛查及初步诊断的关键检查设备,同时大部分慢性呼吸疾病患者管理所需的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单位也很难获取,导致有意识、有技术的基层医生在尝试开展呼吸疾病基本诊疗工作时深感力不从心。
再次,我国尚未建立呼吸疾病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体系,“转上困难,转下也困难”,呼吸慢病患者无法得到稳定期的长期管理。
基层医生呼吸疾病防治能力及水平待提高
影响和参与国家卫生政策制定 王辰表示,我们应利用各种机会呼吁国家将呼吸疾病列入国家整体疾病防治体系;通过鼓励慢病防治示范区建设,开展社区调查诊断,明确本地的主要呼吸疾病问题和危险因素,发展适合当地的呼吸慢性防控策略、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增加呼吸疾病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势在必行,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全体居民提供;制定新的国家基药目录时,需要考虑到广大基层呼吸疾病患者的用药需求;逐渐改善基层医保政策,使医保向基层倾斜,特别是慢性呼吸疾病的医疗费用。
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医生呼吸疾病防治培训 当前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对于培训的需求量很大,单独依靠卫生系统的力量来解决基层医生的培养问题不太可能,必须依靠社会力量和医药卫生相关的社会团体、高等医学院校共同参与。
探索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联动模式 可通过技术培训、双向转诊等方式,打通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的联系。在培训上,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分散指导的原则,帮助基层医生掌握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可以在综合医院和基层医院之间建立电话、网络(如远程医疗系统)等信息通路,对基层医生和患者进行咨询指导。
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帮助基层医生 调动政府、医院、企业及非官方组织等各方力量,帮助基层医生开展呼吸疾病防治,为基层医生开展呼吸疾病防治提供坚实基础与充足保障。政府要协调好各种医疗资源,对整个区域的医疗资源结构、发展规模及发展速度进行合理的规划,指定相应的呼吸疾病防治规划和具体计划。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不同方式积极宣传呼吸疾病相关知识,不仅提高基层医生的认识,也提高呼吸疾病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大型公立医院要帮扶基层医疗机构,与县级医院、社区医院建立撑起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采取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针对呼吸疾病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通过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建立实用的医药卫生信息共享系统,利用网络技术,促进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通过形式多样的会诊和培训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掌握最新的呼吸疾病相关知识,传播最新的呼吸疾病防治理念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