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责任”
2015“两会”医界代表委员座谈会
编者按:近两年来,医师过劳猝死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就在“两会”召开前夕,河南邓州、陕西西安、浙江杭州、江苏等地接连发生医生猝死事件,医生们的心痛与无奈也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如何拯救深受健康威胁的医生们?医界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医师健康应有干预 更应自我珍视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 张雁灵:医生健康问题,这是当前非常值得关注的事。为保证医师健康,有的代表委员们认为应该立法,有人提出应该制定政策,还有人说要切实为医生减负……这些意见非常好。我希望广大医生能够珍重自己。中国医师协会作为行业组织,将对医师队伍健康问题加强研究,并利用不同的途径把代表委员的声音传递出去、落实下去。
医生的身心健康应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我们不仅呼吁改善当前不理想的执业环境、呼吁改变医生得到的不对称的薪酬待遇。若想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医生还要坚持底线,不断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在维权的同时加强自律。
休假与福利报酬体系 可参照工厂做法
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市人民医院院长 陈海啸:改善医务人员健康状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把此问题聚焦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建立一种适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能够保障医生合理工作时间的制度。其次,要合理工作流程。在工厂,一旦超过工作最长时限将换班,医院也可建立类似的制度。去年,我院曾出台限制医务人员超长时间加班和带病上班的政策:如果有医务人员连续上班时间超过8个小时或带病上班,被人发现举报,医院将以发现安全隐患为由,奖励举报者安全医疗积分;生病休息不会扣钱。
最后,建立关心医师福利报酬体系,包括逐步建立适合医疗行业的补休、年休制度等。
“依法保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应入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杨林花:医生的健康威胁不仅是体力压力,还有精神压力。精神压力的主要来源正是医疗纠纷,《侵权责任法》规定的举证倒置让医生人人自危。给患者看病,医生不得不下意识思考哪些话可以讲,哪些话不能讲,怎样保护自己,如果发生医疗纠纷,应怎样举证自己没有罪。
很多时候体力上的辛苦、待遇偏低,尚能承受,但绝不能接受在高风险面前还随时可能成为罪人,遭受牢狱之灾。因此,建议政府工作报告中依法治国部分一定要加上“依法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医师健康亮起红灯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 齐学进:根据中国医师营养健康状况调研报告对7千多名医生调查结果表明,现有1/4医师患有心血管疾病,1/2医生患有高血压,40岁以上男性医师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并且,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体检中发现的恶性肿瘤数量也在逐步上升,猝死发生率明显增多,两年内全国已有15名麻醉医生猝死。
此外,医务人员本人认为身体状况一般或差占65.62%,身体状况已经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达71.76%。
医师休息要有强制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第四医院 高广生:医生一直顶着巨大风险,超负荷工作,多年来没有关于医师劳动强度方面的研究和规定,应及时出台医师劳动强度和长度保护法,对超出的部分予以补偿。
此外,对医生要施行强制体检,应将医生体检完成情况视为医院考核指标。对体检不达标的单位,应问责领导;对没有强制体检的医护不予以上岗资格。
最后,还要建立强制休假制度。强制休假制度包括其超过劳动时间后,根据超过额度给予当事医师体能恢复的时间。日常工作满足以后,管理一定床日后,给医生强制休假。这一点是当务之急。
医院去行政化让医生专心做医生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郴州第一医院 雷冬竹:关注医生健康,关键要解决患者多和医生少的问题。
分级诊疗很关键,一定要让医生自由流动起来。政策上要鼓励三甲医院医生到社区,让医生有动力、有积极性开诊所。
其次,取消医院行政级别。医院的工作量如何、劳动力是否存在缺口、需要招聘多少员工,医院管理者最清楚。然而,这些情况均不甚了解的卫生行政部门却掌握着医务人员的编制大权,编制核定的人数与实际需要的人力存在不小差距。
此外,建议取消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干部管理权。当前医院配备多少干部由政府部门决定,机构冗杂,人浮于事。医院要去行政化,让医生专心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