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医米调研发布了一份拥有5083份样本的“医生对医药代表态度”调研报告。报告显示,83%的医生表示,最近一个月内有医药代表拜访过;近一半(49%)的医生被拜访过1~2次;甚至有6%的医生近一个月被拜访5次以上。31%的医生对医药代表群体的总体表现满意;48%的医生认为医药代表提供的信息,对工作有帮助……
提起医药代表,不同人或许有不同看法。但在公众的普遍认知中,他们似乎就是追着医生屁股后面“卖药的”,与此同时也有着不菲的收入。这样的认识显然片面了。
医药代表起源于20 世纪初瑞士汽巴公司。20世纪80 年代,首先由外资企业将医药代表制度成功引入我国,国内制药企业纷纷效仿。
医药代表进入中国后,起先也曾发挥着难以磨灭的作用,但随着一步一步的发展,这一群体似乎正在被标签化、妖魔化。2014年的葛兰素史克贿赂案,更是使得医药代表这一群体成为了“过街老鼠”,甚至有医院出台了“见一个抓一个”的政策。
小刘既是医药代表 也是医生助手
“大爷,您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咱们这个基金项目免费获得赠药机会的。只是您得提供一下您的收入证明。这样,您回去直接去村里大队,跟他们要一个您的无收入证明,他们都知道该怎么开。您开完证明再拿着这些材料来找我,后面的事我给您办。说实话,咱们这个药挺贵的,这一次就能省好几千呢。您记一下我的手机号吧。”
记者平时也会接触到一些医药代表,而宁夏银川的小刘,给记者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甚至改变了记者对于医药代表的看法。
小刘是一家国内上市药企的医药代表,由于公司设立了一项公益基金,向生活困难且亟需这种昂贵药品的患者免费赠药,小刘与公司的其他代表便担负起了向患者介绍该项目、收集患者材料、帮助医生协调患者时间等一系列工作。
这一天,记者见到小刘的时候,她正在医生的办公室,穿着和医生一样白大褂,在与患者解释该项目的注意事项。在整理完厚厚一沓几十位赠药患者的材料后,又拿出另外一沓已经通过审核可以赠药的患者材料。
“张主任,您今天下午能打几个?”
“4个应该可以。”
“行,那我就给您安排4个了,一会我跟护士长说一声,订下手术室。”
由于该药物需要手术注射,小刘还需要与患者和医生,甚至手术室协调好相关安排及时间。
下午2点半,待一切都告一段落的时候,小刘才拿起已经凉了的盒饭草草吃了几口:“一会主任给赠药患者打针,我还得盯着点。”
在一个不知道内情的人看来,小刘的工作和一名医生没有太大差别,甚至更为细致、繁琐。“这个基金项目真的挺好的,确实能帮患者省不少钱。当初跟医生、主任介绍的时候,也没费什么力气,他们无论对产品还是基金项目都特别认可。至于销售量,虽然公司给了我们任务,但我觉得前面的事做好了,销量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这是小刘的原话。
医药代表还需加强
在2014年GSK事件发生后,“极端主义者”甚至认为应该让所有医药代表都下岗。那么医药代表到底有多少?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法律事务总监李建国介绍,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大约有4000多家制药企业,近200万医药代表。他们的状态对整个制药、病患、健康行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医药代表不但不能下岗,还要加强!”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尹岭教授对于医药代表的态度极其明确。
尹岭告诉记者,在他做医生的前10年,也就是1982-1991年的阶段,全国缺医少药是普遍现象。那时的神经内科医生是一个“三素+尿布”(抗生素、维生素、激素+尿布)的职业。“我们希望医药代表能给我们介绍一些药品及相关知识,但是真没有。我国的医药发展比国外晚几十年。后来我们了解药物都是来自医药代表。那个时候我们甚至会邀请医药代表去病房给我们讲课。如今,医药代表虽然慢慢有些商业化,但我们不能因为几个医药代表的行为而否定整个群体。”
大家医联发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孙宏涛副教授对此深表认同:“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调查,超过90%的医生与医药代表发生过联系。在我国当前高压的反腐态势下,大家都不敢与医药代表接触了。其实医药代表为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很多药物、技术的推进都是他们推动的。”
来自费森尤斯卡比的柳静副总是真正从一线医药代表做起来的:“那个时候我们真的是提着幻灯机去给医生讲真菌感染。现在似乎变成的洪水猛兽,甚至不如三陪小姐。”
权衡学术推广与销售
很多时候,我们走得太远,有时真的会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其实,在医药代表出现之初,其所承载的任务及功用是极大的,他们是以正确使用和普及医药品为目的,提供有关医药品的质量、有效性、安全性等信息服务并负责信息收集、传递等的工作人员。
医药代表这个职业经过百年的发展,职能虽有所改变,但并未颠覆。但在进入我国后,似乎有了不少“特色”,“销售”的味道似乎更浓了。
医药代表起到的是医和药的桥梁作用。医药代表究竟应该代表谁?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在尹岭教授看来,医药代表应该是多层面的代表:
医药代表既要代表医,又要代表药。应该转变只作为推销员的角色。不能只知道自己的产品而不知道其他产品。
医药代表最好能代表某一种疾病,而不是某一种产品。不是医药代表不能推销药,而是要真正成为这一疾病的专家,做医生需求的指南。
北京(浦城)管理公司董事长徐晓阳表示,将新的药品知识传达给医疗从业人员、收集和完善不良反映信息,医药代表是必须存在的,只是要在学术推广和销售之间做好权衡。“医药代表应该是做学术宣传的,他跟销售没有关系,销售应该由商业公司去做。”
医药代表不应仅是产品专家
小刘的工作或许只是一个侧面,但已经与那些传统的回扣、贿赂药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99 年,RDPAC制定了《药品推广行为准则》,并于2002年进一步修订,其中规定了医药代表的职责和行为。当前,虽然医药代表已经被新版的《职业分类大典》正式确定为一份职业,但在李建国看来,目前最为要紧的是,我国还没有建立医药代表的认证制度,而这项制度是西方很多国家早就已经建立的。
除了认证制度外,法律内的定位也尤为重要。西安杨森孟雷经理认为,新形势下医药代表的定位,首先应该是品德的定位,国家更应该通过立法给予这个职业一个真正的功能定位。“医药代表首先必须是产品专家,但不应局限于此,应该提升到该领域的医学专家层面。这是医药代表的理想定位。”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分级诊疗以及家庭医生模式。基卫医学科技研究中心的马福刚总监谈到,美国的医药代表更多是跟家庭医生打交道。基层最缺的是维系社区居民的工作人员。医药代表如果能向医药助理模式转变,作为医师、药师甚至家庭的助理顾问,相信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