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惠)在10月13日第三个“世界血栓日”上,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的媒体沟通会上,多学科医学专家共同呼吁,无论是医院、医生还是大众,都要加强对血栓相关疾病的认识,做好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作为全球前三位致死性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血栓栓塞的发生涉及人体多个部位。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常并发于其他疾病,是医院内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首要原因。
中日医院院长王辰院士指出,如果说心脏是“会哭的孩子”,肺就是“闷孩子”,轻易不说话,但是会出大事的“孩子”。相比动脉血栓,静脉血栓栓塞具有多发、隐忧、症状不突出的特点。因此,王辰提出,当前要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从强调诊治转变到全面预防,预防要更主动,防患于未然。“现在大部分医院都知道卧床患者该防血栓,术后要抗凝。但是医院高危人群多,仍需加强识别和预防,骨科、肿瘤、外科尤其要知道静脉血栓栓塞经常与其他疾病复合出现。”王辰说,“很多时候我们说手术成功,但是患者没了,主因就是肺栓塞。” 所以预防要全面、有重点。重点是预防院内血栓,医务人员要建立起血栓防护意识,“医院是最容易出事的地方,也是最有条件防止患者出事的地方”。
第二,血栓的防治要从少数几个学科向多学科转变,即从呼吸专科到骨科、血管外科、肿瘤科、妇产科等。从不重视到重视,未普及到普及,是学科内部对血栓防治认识深化的转变。还要加强各个学科包括护理学界防栓的意识。
第三,从专业领域到社会公众的转变。随着各种因久坐(打麻将、玩电脑游戏、长途飞行等)引起血栓甚至猝死的案例被不断曝光,应让民众知道卒中、心梗一样知道肺栓塞。每个人都具备保健和及时就诊的意识。
王辰还建议,国际航班广播播放血栓知识和预防血栓建议,提醒预防血栓的重要性。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常映明表示,目前血栓防控的焦点为重视住院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在全国建立了防治示范基地及血栓防治队伍,已取得一定成效。未来还将编辑出版一部血栓防治指南,将由5位院士、20余位多学科专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