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PSTF建议
在高危人群中开展结核筛查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的最新推荐意见显示,开展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筛查有助于预防LTBI进展成活动性疾病。目前已经具备有效的检测手段,因此有条件对年龄≥18岁且感染风险较高的无症状成年人进行筛查。(JAMA.9月6日在线版)
该推荐共纳入72项研究,涉及51 711名成年人。研究者指出,结核感染风险较高的人群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者、长期护理机构的居住者、囚犯、无家可归者以及 出生在结核发病率较高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墨西哥和越南)的人群。其他高危人群包括活动性结核患者的接触者、医务工作者以及在高危地区工作的人们。
结核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在美国结核患病率约为5%。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是目前最有效的两种筛查手段,前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和97%,后者至少达到80%和95%。
夜间睡眠短和白天睡眠长均属睡眠异常
睡眠异常增加脂肪肝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Peng等近日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中老年人的夜间睡眠时间较短和白天打盹时间较长,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J Diabetes.10月4日在线版)
该研究纳入8559例年龄≥40岁的参与者,应用标准化调查表,自我报告夜间睡眠时间和白天打盹时间,应用超声诊断NAFLD。
结果表明,该组人群的NAFLD总体患病率为30.4%,夜间睡眠时间与NAFLD的患病风险呈负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随着夜间睡眠时间的缩短(≥9 h、8.1~9 h、7.1~8 h、6.1~7 h和≤6.1 h),参与者患有NAFLD的OR为1.00。与没有白天打盹习惯的参与者相比,白天打盹时间较长(>0.5 h)者的NAFLD患病风险增加(OR=1.22)。
对不同年龄、肥胖、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状态等分类的人群进行分析,夜间睡眠时间较短和白天打盹时间较长与NAFLD患病风险增加的关联通常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