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即将于本月下旬发布,距2007版指南有近10年的时间,可谓10年磨一剑。那么,新指南与上一版相比有哪些变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介绍,新指南更加重视国内的研究证据,也加强对基层临床血脂异常防治现状和障碍的调研。在本届长城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建军教授进行了“剧透”。
随着生活方式的剧烈变化,中国高胆固醇血症相关的心血管死亡率大幅上升。李教授指出,血脂管理干预策略上以生活改变为基础,药物使用是手段。药物使用方面,要用得上、用得起、长期用、高费效比。目前全球市场可供选择的主要降胆固醇药物包括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普罗布考以及其他调脂药。
研究显示,中国冠心病患者采用他汀治疗比例低于欧洲。中国患者的他汀长期治疗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新指南强调他汀临床获益来自于降脂,降脂外作用是否获益,尚待进一步研究。
李教授指出,“毫无疑问,中国指南修订一定需要降脂靶目标。”设立LDL-C目标值有诸多优势,包括总体心血管病风险降低需要个体化,确定靶目标可使个体化治疗更明确;靶目标可帮助医患沟通;靶目标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
在降脂策略方面,中等强度他汀治疗可使我国大多数患者降脂达标。关于联合治疗,李教授指出,不同机制的调脂药物之间具有明显的机制上的相互作用。联合应用不同机制的调脂药物,可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增加降脂疗效,可能是未来胆固醇管理的最佳模式。
总体而言,李教授认为新版指南简洁、明了、实用性强,兼顾危险分层、靶目标、药物推荐等内容,将对未来我国的血脂管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