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血管学:5路合一发展,创新为最!
本报讯 (记者 张艳萍)“我们是把死路走成活路,把野路走成奇路,把旁路走成正路,把老路走成新路,把常规之路走成创新之路。”10月13日,2016国际腔内血管学大会、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开幕式上,大会主席景在平教授关于中国腔内血管学发展之路的幽默阐述,引来阵阵掌声。
亚洲血管学会第三届秘书长王玉琦教授指出,当前学术界缺少的恰恰是这种敢于亮出观点的勇气。“很多创新、价值,都是在天马行空中成就的,最后很多符合客观规律的事物,也都是由此走向成功的,通过思考有所挖掘、有所发明、有所发现,就不失为学者的创新与追求之路。”
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指出:“腔内血管专业委员会非常注重医学与人文、艺术与技术、科学与文化的融合。一方面,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更是高达20%,尤其以腔内血管疾病最为凶险,另一方面,我们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中青年医师培养、技术推广,相关规范、标准建立、指南制定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亟需开展。”张雁灵会长指出,这些,是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景在平教授指出,将在现有21个专家委员会的基础上,开展更大规模的国际交流,包括创建临床研究国际合作委员会;将在现有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科学文化相结合的工作创新模式。
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6学组成立
本报讯(记者 陈惠)10月14~16日,2016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在长沙召开。本次年会诞生了6个专业委员会(学组)。
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日医院妇产科主任凌斌表示,专委会搭建组织结构,把热爱微无创事业的各专业医生聚集在一起,希望新成立的专委会(学组)为微无创事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承办。
《临床路径释义》首发 为助力医改答疑解惑
本报讯(记者 张雨)10月15日,汇集22 个学科431 个病种的《临床路径释义》系列丛书在2016国家临床路径实施管理论坛上发布。该丛书是对临床路径的答疑解惑及补充说明,以帮助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准确把握和正确运用临床路径,解读具体操作流程,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郑中伟指出,临床路径管理是兼顾质量管理和效率管理的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其他举措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应该与临床路径管理为契机,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此外,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王行环院长看来,临床路径管理不仅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地区医疗水平均衡化的重要手段。丛书的出版,意义非凡。
论坛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师协会主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北京诺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