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项策略均有助于缓解医生的职业倦怠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针对医生的职业倦怠,对其进行组织及个人层面的任何的干预措施,都会显著改善医师的情绪。(Lancet. 9月28日在线版)
研究者共纳入2617项研究,涉及 3项结构化的干预措施,分别为:缩短主治医的轮转时长、 针对临床工作流程进行各种优化、缩短住院医的值班时长。个体层面的干预主要包括正念治疗、压力管理及小组课程。
结果发现,通过采用上述各种干预手段,受试医师的总体倦怠水平从54%降至44%(P<0.0001),情绪耗竭得分从23.82分降至21.17分(P<0.0001),人格解体得分从9.05分降至8.41分(P=0.01)。高度情感耗竭者的比例从38%降至24%(P<0.0001),高度人格解体者的比例从38%下降至34%(P=0.04)。研究并未发现某种干预手段显著优于其他手段。
对此,研究者指出,组织及个人层面的干预措施有效且必要。未来仍需更多研究,以研究最优化的干预手段及其组合,以及这些干预手段的长期转归。
二胎之间年龄差异最好控制在5岁内
美国儿科学会(AAP)发布最新指南指出:生二胎两个孩子年龄差异控制在5岁之内较合适,并且指南针对不同年龄的差异,给出了具体建议。
1~2岁 建议父母应适谈论新的孩子,让他/她感受到父母的愿望。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图画书来教育,告诉有一个新的兄弟姐妹即将到来。
2 ~4岁 这时孩子很可能无法与任何人分享父母 ,这可能会让他们感受到威胁。指南建议:让孩子知道他们得到的爱不会比任何时期少;鼓励他们帮助计划和购买新的婴儿玩具;给他们一个娃娃,让他们学会照顾“自己的孩子”;在婴儿给喂食时,让学龄前儿童蜷缩着睡在怀里,让他们感觉到母爱。
学龄儿童 此时,他们不会因新生儿的来临感受到威胁,但他们讨厌给新生儿的额外关注。为此,指南建议: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解释正在发生的事情;让他们帮未来的宝宝做准备;一旦孩子出生,带他们参观医院,让他们感觉也参与其中;让他们感觉到他们在新宝宝护理中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