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所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分级诊疗等政策,在落实层面离不开硬件(医疗机构)和软件(人才),没有具体的支撑条件,改革很难以推进。
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容易,只要资金投入到位,“高楼拔地起、设备从天降”并非难事,但人才的培养绝非资金投入到位就能解决的。除此之外,还需要良好的培训体系和时间。
作为国际通行的惯例、培养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通过严格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一点得到与会代表、委员的一致认可。自2013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家住培制度正式建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认为,“住培是一个科学问题,没有必要去探讨其好或不好。当前要做的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开展。”由于国家住培制度全面启动刚刚两年,一些基地并不清楚如何开展工作,针对于此,亟需组建一支指导住培工作的专家团队。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凌锋教授对此深表认同:“住培的重要性在于,能够保证千秋万代的患者在患病时,都能够得到高质量、均质化的治疗。不能因为当前尚存的待遇等问题,就轻言推翻。解决小问题,坚持大方向。”
在凌锋看来,住培工作“很简单”,只需做到两点:一是补助到位,二是让住院医师真正学有长进。“做好这两点,所有医生都会愿意参加住培。”
“住培是培养优秀医生的必由之路。”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军医大学原校长赵铱民在座谈会上谈到,“当前住培的不同声音,反映的核心问题是利益冲突。”
赵铱民指出,姑且不用和国外对比,至少在国内,应该在住培学员待遇方面予以保障。虽然国家层面给予了每人每年3万元的补偿,但现在看来远远不够。不但任何单位不能克扣,各地方、培训基地还应该给予相应的补助。“总的说来,住培工作一要坚持、二要完善。”
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看来,我国住培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其实是我国整体医学人才培养面临问题的缩影。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前的院校教育和之后的继续教育相呼应。
“但我国的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基本是割裂的。这非常不利于人才的培养。”霍勇同时谈到,唯学位论、唯职称论等不合理的医学人才评价体系,也制约了医学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这些都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张雁灵会长指出,国家住培工作刚刚起步,有问题是正常的,正视问题,才能让政策更好的落地。此外,住培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各国培训体系,可以参考,但不能完全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