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3-10 总第443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3-10 总第443期
返回上层

总第443期

发布时间:2016-03-10

循环

标题导航

起搏器还是射频消融?

发布时间:2016-03-10来源:《医师报》作者:于海旭 尹晓盟 夏云龙  阅读: 659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房颤可导致缺血性卒中及心衰,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及预后。在部分病例中,还可与缓慢性心律失常合并存在。常表现为房颤终止后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即“快慢综合征”的发生,患者可出现黑朦、晕厥。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相对受限,因此治疗上常面临两难选择。

近年来,电生理学者已把这种特殊类型的心律失常归类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的一种新的亚型,并专门命名为“快慢综合征”,以区别于以往的“慢快综合征”。后者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出现房性心律失常,如房速、房扑、房颤,以阵发性房颤多见。患者也可表现为晕厥,多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两者的临床表现相似,但机制不完全相同。

针对这些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存在潜在的窦房结冲动和(或)传出障碍以及程度,可选择在起搏器置入保护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或行射频消融术治疗。

【病例简介】

患者男,63岁,因“反复心悸、胸闷3余年,间断晕厥3次”入我院。3年前诊断为阵发性房颤,1年9个月前心悸再发,自服美托洛尔25 mg后出现晕厥,持续数秒后自行醒转。自诉其心悸伴胸闷时测脉率有“停搏感”,后入院行Holter检查:全天频繁发作房颤,房颤转为窦律时出现超过2 s的长RR间期22阵,最长RR间期4s(图1)。

blob.png

【治疗方案】

此类疾病的治疗首选导管消融术,笔者团队结合患者意愿,行导管消融治疗。术式采用双肺环状静脉消融至电隔离,在左上肺静脉隔离中,可看到迷走反射导致的心动过缓现象,在该区域进行了重点消融。消融术后,窦律下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完全正常。术后24 h动态心电图完全正常,无心动过缓,随访1.5年,患者无心悸,也未再晕厥。

【病例分析】

既往观点认为,起搏器置入是治疗这些患者的主要手段。

但近年研究发现,这部分患者中缓慢心律失常和快速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一类为平时即有窦性心动过缓(窦缓)、窦停搏,在其基础上出现阵发性房颤等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即存在基础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其治疗主要为起搏器。而另一类是仅在阵发性房颤为代表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终止后出现严重的窦性停搏、窦缓或窦房阻滞,缓慢心律失常多为继发快速性心律失常后出现,这些患者可首选导管消融,术后多数患者不需置入起搏器。

回顾笔者医院诊断快慢综合征的患者51例,其中25例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26例置入起搏器,随访3~5年。接受导管消融的患者中只有2例由于房颤复发,并合并窦停搏,且不愿再次接受导管消融,而需要起搏器治疗。两组患者相比,起搏器置入的患者多数需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栓塞发生率也高于消融组患者。

总之,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每位患者心律失常不同特点,辨别不同的发病机制,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