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唐代药王孙思邈上山采药时总有一毛驴相伴。一次药王上山采药时将毛驴栓在山口,不料药王下山时自己心爱的毛驴却已被老虎吃了。药王无可奈何,背着所采集的药材下山。途中一只神色忧伤的老虎伏在路中,张着嘴,口中发出哀泣呻吟之声,孙思邈本能地意识到老虎病了,乞求医治。老虎虽吃掉了药王的毛驴,但医者仁心的孙思邈犹豫了一下,还是缓缓地接近老虎,发现老虎口中卡了一根骨头,药王用随身携带的铜环撑着虎嘴,将手从铜环中间穿过取出那根骨头。医好后,老虎不肯离去,俯下身,不时点头,露出期盼之色,药王明白,老虎要感恩护送他,让他骑乘并驮送药材。从此,孙思邈行医采药总有这只老虎相伴。后来铜环被改成一个铃铛,人们称之为“虎撑”,是行医采药者的标志。
人们常用“谈虎色变”来形容老虎的危险与可怕,未曾想孙思邈面对吃掉自己毛驴的老虎时,不记恩仇,为老虎除病,而老虎也知感怀报恩,成为药王坐骑并帮助驮运药材。
这则故事充分表述了医者的仁慈、善良及“患者”的知恩感恩!只不过“患者”比较特殊,是令人畏惧、避之不及的老虎。
此外,孙思邈常免费为穷人治病,每治好一个患者,患者即在后山上栽一棵杏树,以表感激之情,后来栽树的人越来越多,即成杏林。被药王医好的老虎很有灵性,不再危害人畜,感恩为药王守护杏林并充当坐骑。这即是“虎守杏林”的典故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