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5-19 总第452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5-19 总第452期
返回上层

总第452期

发布时间:2016-05-19

人文

标题导航

悼石应康 各界口碑是最好纪念碑

发布时间:2016-05-19来源:《医师报》作者:本版责编:宋攀   阅读: 1948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5月11日下午,我国著名卫生政策与医院管理专家、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华西医院前院长石应康不幸辞世。5月15日8点,社会各界人士约5000人向石应康遗体告别。


blob.png

沉痛悼念

四川大学:我国医学界的最大损失

石应康同志是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在心脏外科瓣膜疾病、心血管流体力学研究、大血管疾病发病机理与流体力学的关系方面作出了深入研究;并在全国率先开展多学科合作的心脏介入复合手术技术等多项临床新技术;为我国心胸外科发展和现代化变革做出重要贡献。

石应康同志突破传统医学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模式。他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社会人”住院医师培训模式,对完善我国医学教育体系,改革医学教育内容和方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他的带领下,华西医院构建了远程医疗体系和区域健康维持网络,为基层医疗机构培训了大批实用性医疗卫生人才,为我国分级医疗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医疗管理实践中,石应康同志创立了医生跟着患者走、系统疾病联合诊疗、日间病房、日间手术、临床检验服务整合平台等医疗服务模式,实施了医院流程再造、加强学科交叉、强化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医院管理改革举措,开创了中国医院管理新篇章。

在医学科学研究中,石应康同志内培外引构建学科人才队伍,创建医学实验平台,实现学院、医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士两个“零”的突破,为医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5.12抗震救灾中,石应康同志带领华西医院创下世界重大灾难医疗救援史上的奇迹,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群体”的称号。

石应康同志的逝世,是我国医学界和华西医疗卫生事业的重大损失。


受援医院:佑泽藏区的大师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王秀容

多年来,我院深受华西医院荫庇。不曾忘记,当民族地区医疗人才举步维艰之时,2011年,石公应康冒着高寒缺氧,亲率华西专家教授12名,与甘孜州人民政府签订医疗卫生服务战略合作协议,以“百年华西引领带动区域医疗卫生发展”为目标, 启动了对甘孜州的区域协同医疗服务,建立了远程会诊、教学系统,把华西医院“搬”到了高原!

仅2011年,甘孜州人民医院开展远程会诊超过100例,使普通农牧民群众通过远程会诊得到了快速准确的诊治。

不曾忘记,2012年,当民族地区的包虫病治疗技术深陷困境之时,石公应康陪同卫生部领导调研,为藏区百姓发声,实实在在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我院80%的医技管理人员都是出自华西医院!长者长逝,锦江含泪!谆谆教导,言犹在耳! 


同窗:应为他铸立一尊铜像

▲四川医学院1979级研究生班  裴冀

石应康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他对我讲到为什么决定从美国回国。上世纪90年代初,石应康曾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修,当时他完全可以留在美国定居。

他说:“如果我留在美国,美国只是多了一个普通的医生。如果我回到中国,那我能起到的作用就不止是一个普通医生,我完全可以为中国的医疗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记得在2012年同学聚会中,他和我兴致勃勃地谈到医院管理的问题,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如何使医院能更好地方便患者就医,那一套套具体的设想和实施方案,听得我十分入神,觉得他的管理模式简直无懈可击。他是一个管理天才,他在华西做院长的这20年里的医院管理实践,无一不凝聚着他的智慧结晶。难怪他会被人誉为“医管教父”。

以石应康对华西医院的贡献,为华西再创的辉煌,我认为他值得人们为他在华西医院内铸立一尊铜像!


学生:严厉的老师  慈祥的前辈

▲ 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郭应强

工作中,每有技术创新与进步,开始老师总是狠狠地“批评”我,成功时又轻描淡写地肯定。近日,当我得意地向老师“显摆”我的手术进步时,按常理老师肯定会苛刻地“挑剔”一番再肯定,但这一次,老师很和蔼地笑了,拍拍我说:“你现在终于长大了。”这时候,您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前辈……没想到,这样没有苛责的和蔼,竟然成了诀别……我多希望您再骂我一次,我可以不再要您的肯定……


石应康语录

谈做医生

在医院,在科室,我们需要不同性格的医生,有的医生很善于沟通,有的医生习惯自己兢兢业业,只有他们各自发挥了自己的功能,才能使这个团队不断地前进。而不管什么性格的医生,只要他的工作得到了患者、同事、领导的尊重,他就是一个好医生。


谈做科主任

一个学科只能有一个主任,主任最重要的工作是为大家服务,创造和谐向上的环境和氛围。现在有很多人到了主任的位置上,把全科资源变成自己的资源,所有人的工作都为了他的学术地位打工和努力,这是不对的。


谈院长职业化

在现行体制下,院长似乎只需对上级部门负责,因为院长是由上级任命的,是有固定届数限制的,要求是由上级部门提出的,因此只要上级满意,自己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至于员工、患者是否满意,那是锦上添花的事。

这并非一个健康的院长职业经理人模式,如果这种体制不改,院长职业化所涉及的种种培训都将只是一场秀。


谈医疗服务

现在国家部门越分越多,在国外医疗保险医疗保障,医护人员的教育都是一盘棋。我们现在一盘棋都是散的,各说各话,各唱各调,形成共识比较难。很多社会问题都集中到医院来了,医院也不能承受社会的重负啊!


谈医患关系

“朋友间的平等关系”只能在理想的状态下实现。因为它必须建立在患者对医疗知识和医学规律有相当了解的基础上。而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医师没有客观看待自己的能力,患者对医师的期望太高,都在夸大医师的作用。

(整理自2007~2015年石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