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5-19 总第452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5-19 总第452期
返回上层

总第452期

发布时间:2016-05-19

肝胆胰肿瘤专栏

标题导航

靶向肿瘤微环境前景良好

发布时间:2016-05-19来源:《医师报》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 王理伟  阅读: 2076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胰腺癌发生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尽管多种新药和治疗方案用于胰腺癌,也使其内科治疗取得了稳步提高,但其5年生存率升高不明显(7%)。因此更多学者把目光聚焦于开拓胰腺癌治疗的新策略:靶向肿瘤微环境。胰腺癌肿瘤微环境主要包括:星状细胞、新生血管、浸润的免疫细胞以及大量的细胞外基质等,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两年靶向胰腺癌微环境的临床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靶点一之HA

间质透明质酸(HA)高表达是胰腺癌的重要特征,限制了化疗灌注,是其预后差的重要原因。PEGPH20可消耗肿瘤中的HA,Fred  Hutchinson肿瘤中心牵头的PAG(PEGPH20 +Abraxane +GEM)对比AG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显示,HA高表达组,PAG和AG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2 m和4.3 m,总生存期(OS)为12 m和9 m,而在低HA组,两者无差异。该研究表明,PAG或将成为胰腺癌治疗的一个新标准方案,且HA是预测治疗效果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靶点二之缺氧

缺氧是胰腺癌肿瘤微环境的另一重要特征,TH-302在低氧环境中可释放烷化剂溴代异磷酰胺氮芥。虽然TH-302联合GEM对比GEM单药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MAESTRO研究宣告失败,但亚组分析显示,123例(17%)亚洲患者在联合组的死亡风险较单药组下降了42%,且联合组和单药组OS分别为12.0 m和8.5 m,对比其他种族患者,亚洲患者获益明显。这个亚组分析显示TH-302或许能为亚洲胰腺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突破。

靶点三之新生血管

此外,PACT-12研究靶向新生血管的索拉非尼用于胰腺癌一线治疗后的维持治疗。结果显示,虽然与观察组相比,索拉非尼组的OS获益不明显,但索拉非尼组1年和2年生存率显著提高,索拉非尼用于胰腺癌维持治疗或许可使部分患者取得较大获益。

以上研究显示,靶向肿瘤微环境在胰腺癌内科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前景,但同时靶向JAKs/STAT信号通路的Ruxolitinib却在生物标志物CRP指导下失败了。因此,如何获得可靠生物标志物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这也表明胰腺癌分子分型对治疗策略制定有重要意义。解决这一难题,应依托于精准医学理念指导下的转化研究进展,运用新型的伞式临床研究,将胰腺癌的不同靶点检测在同一时间完成,并根据不同的靶基因分配靶药物,最终达到延长胰腺癌患者生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