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未来三年和十年的发展目标,提出11项重点行动。至此,中国的网联网社会与互联网经济已经进入全面加速行动时期。
在美国,互联网战略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互联网+医疗”更是走在世界前列。而中国的“互联网+医疗”战略仍然处于犹豫、尴尬的阶段,甚至需看“院长”脸色“行事”。不仅“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其他”也正面临着如何突破利益集团堡垒的问题。
中国的互联网医疗要解决四个问题:观念、法规、技术和服务。观念,是决策层、执行层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问题,或是正能量或是阻力;法规,是保证互联网应用从无序到有序发展的基石,既是安全问题,也是质量问题;技术,基本想到的都可以做到,不是主要问题;服务,即运营商与医院的竞争与合作问题。
“互联网+医疗”,内容极其广泛,意义非常深远。它将打破的不仅仅是表面的“看病难”瓶颈,更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猛烈颠覆,是对传统就医模式的冲击,是对原有医疗(势力)格局的改变。今天,我们要打破的是影响“互联网+医疗”的利益格局,创造一个更加开放的医疗平台与健康管理服务平台。
互联网的思维是活跃的,在医学与医疗的问题上相辅相成。互联网不能解决医学的问题,但可以解决很多医疗的问题。
互联网需要思维,更需要懂得医疗服务“产品”的属性。只要分清楚什么是公共产品,什么是私人产品,我们就能够将“互联网+”发挥得淋漓尽致,造福民众。互联网对解决民众“看病难”和提升民众健康素质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