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07-09 总第412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07-09 总第412期
返回上层

总第412期

发布时间:2015-07-09

时评

标题导航

短评

发布时间:2015-07-09来源:《医师报》作者:本版责编: 张雨  阅读: 1616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新闻背景:近日,有记者在北京西站暗访发现,医托们在这里“组团忽悠”来京就医的患者。他们自制车站工作证、身穿蓝色制服,组团形成连环骗局,骗外地来京就医者到指定诊所就诊。行内人士揭秘,此况已存在近20年。



治理医托重在斩断利益链

▲ 河南  王琦

“专注医托二十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尴尬。近年来,包括北京在内,各地先后多次采取措施,打击医托这一顽疾,但收效甚微。一方面,骗子利用了患者病急乱投医的心理,伪装成火车站、地铁工作人员赢得患者信任,同时,有关部门对于医托的打击,很容易陷入“猫鼠游戏”。 

应该看到,医托只是表面问题,真正病根还在于小医院。在北京大医院看病的多是得了疑难杂症或大病的外地人,一些小医院如果不使手段,几乎很难有患者。为此,很多小医院、诊所采取分成的方式,从而拉拢医托为其介绍患者。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与其对医托围追堵截,不如下大力气整治规范中小医疗机构,斩断医托背后的利益链条。



治医托需纠正民众就医观

为何“医托”屡禁不绝?笔者认为,这与民众错误的就医观有很大关系。

被骗的民众大多是外地人,病症主要集中在糖尿病、癫痫、白癜风等较难痊愈的慢性病上。在当地,患者对小地方的医疗水平信不过;而到了北京治疗,发觉积水潭、协和等知名医院的医生也没什么好招;有的患者甚至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用常规医疗手段来治疗自己的病。诸多要素混杂在一块,构成了一些民众“有病就去大医院、疑难杂症靠偏方”的就医观。而这,显然是被“医托”成功忽悠的主要原因。

那么又该如何纠正这种观念?首先应该普及一些医学常识。“医托”骗人,无非是打着伪科学的幌子宣扬“包治百病”,这从逻辑上就站不住脚,世上没有一个人或者一家机构敢如此打包票。有病找医生、吃药遵医嘱、慢病重在养……这些都应该成为人们就医的共识。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