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卒中学会(ASA)发布了新版“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6月29日,AHA和ASA更新了对血管内治疗的推荐意见。(Stroke.2015年6月29日在线版)
指南推荐,对于适应证患者可在发病6 h内行支架取栓。指南编写委员会主席William J. Powers指出,过去8个月中发表了6项相关临床研究提示,溶栓治疗后大血管阻塞给予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获益。指南引用了SYNTHESIS Expansion、IMSⅢ、MR RESCUE、MR CLEAN、ESCAPE、SWIFT PRIME、EXTEND-IA和REVASCAT试验,其中,前3项关于动脉内溶栓和第一代血栓清除装置,显示该治疗无优势;后5项采用最新一代支架取栓装置,结果显示干预组较对照组的疗效优势显著。
满足以下条件患者可接受血管内治疗:卒中前mRS评分为0分或1分、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4.5 h内接受rtPA溶栓、梗死由颈内动脉或近端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引起、年龄≥18岁、NIHSS评分≥6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S)评分≥6分、发病6 h内开始治疗。
指南指出,缩短从出现症状到血管内治疗再灌注时间可获得更好的预后。为确保获益,应尽早治疗,发病6 h后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还不确定。
此外,指南还建议:血管内治疗需要在有经验的卒中中心快速进行脑血管造影,并需要合格的神经介入医生。
而根据这些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最新研究结果,我国在刚结束的“首届中国卒中学会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5”上也发布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春天全面到来,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