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在英国,对于合并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应用固定复方制剂可使患者依从性增加,进而致命和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也随之降低,应用固定复方制剂是具成本效益比的治疗策略。(BMJ Open. 2015,5:e007111)
研究者指出,假设约45万成年人有心肌梗死风险,若10%的人服用固定复方制剂,10年的时间便可避免3260例心血管事件,590例心血管死亡。
这项研究入选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4.7岁,其中以合并心肌梗死病史的男性居多,这些患者均处方二级预防药物,且耐受性良好。给予患者固定复方制剂(100 mg阿司匹林,20 mg阿托伐他汀,2.5 mg、5 mg或10 mg雷米普利)或多种单药治疗。
结果显示,据模型估测,患者依从性每增加10%,可多避免6.7%的致命和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基本情况下,在超过10年的时间里,与应用多种单药相比,固定复方制剂可使患者依从性增加20%,因此可使323例患者中的47例(15%)避免致命和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生活质量调整年每增加1年,增量成本效益比为8200英镑。
固定复方制剂在临床中的效用如何?真的值得大力推荐吗?特邀河北省人民医院郭艺芳教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固定复方制剂一度受追捧
为着力简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长期治疗依从性,英国预防学家Wald提出了POLYPILL(即多效药片)的治疗理念。所谓多效药片,即是将多种药物(如降压药、他汀、抗血小板药等)制作为固定复方制剂,试图通过一片药解决所有问题。
为论证这一理念的合理性,Wald等人完成了一项Meta分析:共纳入750多项临床研究,包括40余万例受试者。结果显示,若应用由他汀、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叶酸与阿司匹林组成的复方制剂,可使缺血性心脏事件发生率降低88%,缺血性卒中事件减少80%。
据此,Wald认为,多效药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他建议所有55岁以上人群均可服用这种多效药片,并且用药前无需评估其基线心血管风险水平,用药过程中也无需监测疗效。这一研究结果曾一度引起广泛关注。WHO也曾为此专门组织专家会议,认为多效药片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模式。
临床实践需考虑个体化治疗和医学伦理原则
毋庸置疑,由多种药物组成的多效药片,完全符合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防控的发展趋势,并且有助于提高患者长期治疗依从性。然而,当前的医学发展更加重视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对各种危险因素的干预强度,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确定。
如不同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可能为<130/80 mmHg、<140/90 mmHg或<150/90 mmHg,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可能为<6.5%、<7.0%或<8.0%等,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目标值分别为<1.8 mmol/L、<2.6 mmol/L或<3.4 mmol/L。对于基线特征不同的患者,应用由相同药物组成的固定复方制剂,显然不符合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势必会导致部分患者治疗不足,而使另一些患者治疗过度。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在边远落后地区,很多患者虽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但未得到有效治疗,为其广泛发放多效药片,有助于降低整体人群的心血管风险。若从人群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很可能会获益,但这同样会使很多没有治疗指征的患者受到过度治疗,这是不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的。
根据上述分析,至少在现阶段,广泛应用由多种药物组成的固定复方制剂的时机尚不成熟。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仍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采用相应的药物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新闻速递
A型血人群易患冠心病
胆固醇高是元凶
冠心病是困扰中国人的一个“顽疾”,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龄大等因素有关。
然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江洪和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李建军研究发现,血型还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其中,A型血人群易患冠心病。作者指出,总胆固醇升高为其中原因。(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404)
这项研究连续收集武汉市第五医院及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疑诊冠心病、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的898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50例)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448例)。此外,按血型分为O型组(292例)和非O型组(606例),A型组(259例)和非A型组(639例),分析ABO血型、血脂和冠心病的相互关系。
结果显示,A型组冠心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A型组(57.1%与47.3%,P<0.01,图1);A型组总胆固醇水平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A型组(P<0.01,图2)。
冠心病组总胆固醇和LDL-C均高于非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传统危险因素后,A型血和总胆固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中介变量分析模型显示,A血型和冠心病的关系中10.5%由总胆固醇介导(P=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