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萍)“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WACC)集结了全球华人心血管医师资源,凝聚了全球华人心血管医师的力量,因此可以更好地交流专业领域的进展、地区实践,共同协作科研,取长补短,发挥华人人群的整体优势和各区域优势。”6月4日,WACC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被推选为首任会长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对未来充满希望。
WACC成立大会于5月28日在香港召开,“在霍勇、葛均波、韩雅玲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8位核心发起人的共同努力下,推举组织了40余位世界各地华人心血管医师代表,经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批准,成立了首个世界华人专科医师协会WACC。”世界华人医师协会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办公室兼联络部主任石丽英介绍,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被推选为侯任会长。
当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对人类寿命影响巨大。数据显示:在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中,48%归因于心血管病,其每年导致全球超过1700万人死亡,预计到2030年,因此死亡的人数将上升至2300万。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面临的共同负担,在中国也非常突出。值得高兴的是,这些年中国的心血管临床诊疗技术在不断进步,原创性科研在不断提升,相关卫生政策也更加合理。”但霍勇同时指出,我国的学科建设、中国心血管医师的成长和培养仍需努力,尤其在科研、临床和学术交流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霍勇介绍,WACC将在以下几方面着力开展工作:开展心血管病基础、临床、预防及管理的培训活动,推动学术交流,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全球华人重要心血管病及其环境和行为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和随访信息系统,进行年度情况分析,发布华人心血管病防治报告,预测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疾病负担、危险因素流行和发展趋势;帮助政府制定心血管病防治规划,开展有关心血管病防治的政策研究,编制心血管病防治指南、技术规范和有关标准;示范、推广适宜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措施,探索适宜华人的心血管病防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