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也称为尿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结石在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泌尿系统部位形成,并可能随尿液移动,导致疼痛、血尿、尿路感染等症状。了解泌尿系结石的诊断方法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
常规检查方法
病史 疼痛和血尿是泌尿系结石的主要症状,疼痛可为隐痛、钝痛、胀痛和绞痛等,多位于腰肋部或下腹部,放射至膀胱或会阴部。发作时疼痛剧烈,持续时间不定,可自行缓解。常伴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症状。绞痛发作时腹部可有固定局限的压痛点。
体格检查 应注意肾区叩击痛,输尿管压痛点及膀胱区叩诊,肾区叩击痛是肾绞痛时重要的体征,大约70% 的患者有肾区叩击痛,但没有特异性,部分肾外绞痛如肠管扭转、膈下脓肿、腹膜后肿瘤及肠胀气也可引起同侧肾区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见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合并感染时可有脓尿,部分病人伴白细胞增多和发热。尿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是排除有无尿路感染简便而准确的方法。疼痛发作时尿中找到大量红细胞及少许白细胞即初步诊断结石的存在。如仍不能确诊可行X 线检查和B 超检查。
X 线检查 X 线检查是诊断结石的常规方法,90% 以上的结石可在X 线上显影,但不能对结石成分作出准确判断。
B 超检查 B 超检查方便易行,无创伤性,可以发现X 线不能显示的小结石和泌尿系原位癌,继发性肾盂、输尿管结石需同时寻找引起结石的原因。B 超可以显示阴影部分结石是否存在及肾脏积水程度,但对结石成分不能作出准确判断。对于直径在2 cm 以内的结石和钙盐沉积症可排除X 线假阳性及假阴性。对肾脏功能严重损害或积水的患者慎用本法。对于阴性结石仅能示肾盏内的小结石或仅有肾盏积水及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扩张而不能发现X 线上显影的结石。对于肠道气体干扰及肥胖病人和胃肠道手术后肠粘连可影响B 超对肾脏积水的判断。B 超检查对阴性结石的诊断率低于阳性结石。
其他检查方法
泌尿系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CT 和MRI 也可用于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其中CT 可显示X 线阴性结石,了解除肾积水外肾脏受损的程度和部位;B超检查无法分辨的致密钙化斑也常被高密度CT 所分辨,但因费用昂贵不宜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在IVP(静脉肾盂造影)的基础上行尿路造影即排泄性尿路造影(NP)加逆行造影可提高泌尿系结石的检出率。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多喝水可以降低尿液中的盐分和矿物质的浓度,从而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避免过多摄入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适量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减少摄入含有高浓度草酸的食物,如菠菜、豆类和某些水果。保持健康的体重和适度运动可以预防结石形成。有家族史的人应定期进行泌尿系结石的筛查,以确保自身并未患有泌尿系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