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呈现着上涨趋势。2019 年我国死因监测报告结果显示,恶性肿瘤位于我国患者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占据死亡原因的24.09%。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针对不同的肿瘤,其化疗的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肿瘤,也会存在着多种化疗方案,用药和化疗周期都不一样。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化疗。
什么是化疗
化疗是一种杀死人体当中肿瘤细胞的方式,通过全身或者是局部使用化学所合成的药物来达到此种目的。它能够有效地控制住患者体内的肿瘤生长或者是直接杀灭患者体内的肿瘤。此种方式对人体的所有细胞都有影响,因为化疗所使用的药物都有着一定的毒性,当药物进入到人体当中会无差别地损伤患者正常的细胞和肿瘤细胞,会引起患者出现多种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但是化疗在肿瘤的治疗当中是必不可少的。
化疗周期有什么讲究
化疗的周期一般从患者开始化疗的第一天算起,至21 d 或者28 d,一般3 w~4 w为一个周期。化疗的周期主要是根据药物的半衰期、肿瘤倍增的时间以及患者人体骨髓功能恢复的时间进行针对性的制定。
在第一周的时候,一般会使用化疗药物来对患者进行注射;第二周的时候,化疗给患者带来的毒性反应最大,尤其是骨髓抑制,白细胞会在化疗一周后开始出现降低的现象,10~14 d 会降低到最低点,并且在这个期间患者的红细胞和血小板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所以医护人员需要严格监测患者的状态;第三周患者的身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损伤。
在患者进行下一次的化疗之前,需要一个时间段来让患者身体内的细胞得到休息和修复,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对于化疗药物的承受度,并且在这个时候患者的胃肠道反应也几乎都已经消失,骨髓的造血功能也在慢慢地恢复,白细胞基本上也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平。在化疗间歇期间,患者的身体在短时间内进行休息调整,免疫力功能会慢慢得到恢复,身体当中的脏器也能够得到一个充分的调整,从而为下一个疗程的化疗提前做好准备。
化疗注意事项
在患者化疗出院的时候,医生都会给患者一张出院的小结,上面一般写的都是患者在出院之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和下次进行化疗的时间,患者在拿到小结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进行阅读,并且妥善保存好。
患者在每次化疗之后都要及时地进行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复查,了解其状态,如果出现降低的现象,需要通过饮食或者是药物尽快纠正。另外还需要进行CT、核磁共振(MRI)等相关影像学检查来确定肿瘤的最新状态。
化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对于患者胃肠道的影响,会导致患者经常性地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在这个时候需要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出现恶心呕吐的时候可以使用昂丹司琼、托烷司琼等药物,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喝一点姜枣茶;腹泻的时候服用蒙脱石散;出现便秘的时候可以使用麻仁软胶囊、乳果糖、开塞露等药物。日常饮食上可以多食用粥、肉汤等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一些太过坚硬、刺激性的食物。
要少吃多餐、饮食清淡、营养要均衡。每一天都需要保证患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油脂的摄入量。可以多吃一些大米、面食、粗粮等;可以吃一些鱼、牛奶、鸡蛋等蛋白质;可以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坚果类的食物,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患者在化疗期间可以进行一些低强度的运动,比如慢跑、游泳、快走等,能够帮助患者增强其自身体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
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化疗的周期性既要有消灭癌细胞的一个过程,又要有修复患者身体的时间,才能够在后续漫长的化疗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从而帮助患者在抗癌的道路上取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