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伴随医疗诊治水平的不断提升,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癌症生存者群体越来越庞大。癌症患者的症状具有个体差异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动态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因此有必要对癌症患者进行症状管理,给予其专业照护,预防或尽早解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
疲乏 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肿瘤症状,以癌因性疲乏为主,会对患者的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造成持续、严重的影响。患者常常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体能减退、失眠、虚弱和整体健康下降的表现。
肿瘤患者的疲劳感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并且可能会带来痛苦的感觉。这种疲劳感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没有任何关联,但却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治疗有着密切的联系。患者大多合并功能障碍,所以影响程度更重。
针对疲乏症状,应从以下几方面提供护理:(1)带领患者了解癌因性疲乏相关知识,尽量帮助患者以冷静、客观角度看待癌因性疲乏,积极主动参与到癌因性疲乏应对及处理过程中。(2)调整照护患者的方式及倾向,积极和患者沟通交流,主动告知如何改善癌因性疲乏,强调不能自行服用安眠药,帮助患者构建正常的睡眠习惯,通过睡眠改善患者的精力及精神。(3)主动评价患者的身体状态,尤其是运动功能,充分考虑其运动喜好,在情况准许的基础上,让患者每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最初是低强度、有规律、短时间体育运动,以散步及快走等为主,可通过运动逐步改善患者的疲乏状态。伴随着患者身体状态的改善,运动功能的增强,逐步延长患者的运动功能,通过长期坚持运动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健康。(4)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建议他们适当摄入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易于吸收和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并且要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同时保证每日饮水量。嘱咐患者补充营养的同时,尽量兼顾患者的饮食喜好,让患者开心、愉悦进食,避免营养摄入不足导致的相关性疾病。
疼痛 肿瘤发展到一定阶段,患者会发生癌性疼痛,长期处于疼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继而导致生理功能异常,如增加儿茶酚胺以及肾上腺素等物质分泌量。
针对疼痛症状,应从以下几方面提供护理:(1)基于患者、家属现有认知,主动普及疼痛发生原因和评价方法, 让患者尽量冷静,学习疼痛评价方法,比如视觉模拟评分法、数字疼痛评分法等,保证患者能够通过相关方法科学准确的评价自身疼痛症状。(2)让患者调整呼吸,放松身心,尽量维持平和情绪,运用疼痛评价方法完成疼痛症状评估,获得最客观最准确的疼痛评估结果。为保证后期疼痛干预的效果,患者进行疼痛干预后依然要定时完成疼痛评估,评估干预作用,并做好相关记录。(3)基于疼痛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相应干预。若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在3 分以内,不建议患者用药,同时向患者传授非用药镇痛方法,包含听音乐、看电视、室外活动等。若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在3分及以上,则建议患者在使用非药物镇痛方法的同时,积极进行镇痛治疗,以规范癌性疼痛护理为主,结合患者的疼痛分级提供药物,主动介绍药物的原理、作用、注意事项等,保证患者能够准确用药。(4)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暖的病房环境。可以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来活跃气氛,还要向患者普及放松训练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在氛围预热到位后,通过口令让肿瘤患者调整呼吸,将呼气及吸气控制在一定比例,呼气过程中放松相关部位肌肉,逐步放松全身肌肉,达到减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