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4-05-30 总第83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4-05-30 总第838期
返回上层

总第838期

发布时间:2024-05-30

科普

标题导航

输血越新鲜越好吗?

发布时间:2024-05-30来源:《医师报》作者: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韦海彬  阅读: 8248  【发表证书】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在生活中,我们受产品保质期影响,无论是买面包,还是肉类往往都会选择最新鲜的。“新鲜的”就是“最好的”成为了人们一惯的生活准则,受此观点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越新鲜的血液用于输血,效果会越好。在某些影视剧中,甚至还会出现直接输“热血”的场面。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输血是越新鲜越好吗?

                                                                            输血越新鲜越好吗?

输血治疗并不是越新鲜越好。尽管新鲜血液含有丰富的氧气、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但也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流程处理后的血液,至少储存三天以后,才能在临床上使用。在现代医学中,我们通常采用成分输血方法,即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如悬浮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分离出来,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病情进行针对性的输血治疗。这种输血方法可以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治疗效果。现代医疗已经具备完善的血液储存技术,能够在血液有效期内保障原有品质,使用时根据患者相关需求,选择相应保质期内的血液即可。

                                                                      为什么不提倡输入新鲜血

      输血是将健康的血液成分有效输送到患者体内的过程,以恢复其血液功能并维持生命,在临床上输血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的都是库存的血制品,只有在特定的一些情况下,才会使用新鲜血液,因为新鲜血液在输入后存在很多风险因素:①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具有强烈的抗原性,容易引发输血反应;②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存在,有可能增加输血者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风险;③一些传染病有可能通过输血传播。例如,梅毒螺旋体只能在体外血液保存48~72 h,疟疾虫在保存两周后会被灭活,此外,还有其他未知的病原体在血液保存的过程中会自然灭活;④新鲜血液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如果输血的目的是为了补充血小板和粒细胞,然而只有在采集后的12 h 内的血液才能被认为是新鲜的。但由于各种采集方式和制备方法的限制,所含血小板和粒细胞的浓度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所需,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什么情况下可以输入新鲜血

     子宫内输血  当需要进行子宫内输血时,输入较为新鲜的血液效果会更明显。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如果出现严重的产后出血时,输血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种情况下,使用5d 内新鲜的红细胞进行输血,可以有效地补充失血过多而导致的贫血情况,能够帮助孕妇转危为安。

      儿科换血 进行儿科换血,需要新鲜血液的支持。在某些特殊的儿童疾病中,如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等,儿童需要进行血液置换疗法,以达到纠正贫血、改善疾病症状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使用5 天内新鲜的红细胞可以确保输血的效果最佳,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支持。

血液照射处理 当遇到血液照射处理的情况时,采用较为新鲜的血液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某些特定的患者群体中,由于免疫系统的问题或接受器官移植等原因,需要进行血液照射处理。这种治疗方法使用14d 内新鲜的红细胞,并且根据照射后14 d的末效进行计算,以确保治疗的效果最大化。

心肺体外循环手术 当进行成人心肺体外循环手术时,也需要输入较为新鲜的血液效果更佳。在这种手术中,患者的心肺功能会被暂时替代,因此需要提供14 d内的红细胞或全血。这样可以确保患者能够维持足够的氧气供应和正常的血流循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肾功能不全 在成人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输新鲜血液也是必要的。红细胞是输血中最常见的成分,负责携带氧气到达身体各个部位。由于肾功能受损,机体无法正常代谢和排泄废弃物,因此需要使用10 d 内的新鲜红细胞,可以纠正患者的贫血情况,改善血液携氧能力,减轻肾脏的负担,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

儿科体外循环 进行儿科体外循环时,需要输入新鲜红细胞进行治疗。在某些儿科手术中,需要对儿童进行体外循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使用5 d内的新鲜红细胞能够确保患儿的血液供应充足,同时减少输血带来的可能风险。

科普5月30日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