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圆孔是指在胎儿心脏发育过程中,由于原发分隔与继发分隔不充分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裂缝状的通路,这种通路在胎儿发育过程中会慢慢关闭,超过3 岁则被称为“卵圆孔未闭”(PFO),这种现象在成年人中大约占20%~34%。
卵圆孔未闭的临床症状
偏头痛 因为在卵圆形孔没有闭合的情况下,当右向左分流的时候,静脉中的微小血栓会通过血管系统流入到脑部,造成了脑部缺血,短暂低氧,造成了头痛的症状。
动脉栓塞 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的脑缺血事件关系密切,其病理机制为静脉系统的栓子通过动静脉系统之间的异常通道进入动脉系统,造成动脉系统栓塞。
减压病 当身体由高气压环境突然进入低气压环境时,身体内部原有的以氧为主的气体含量超标,在血液及组织中产生大量的泡沫,引起皮肤、关节、肌肉、骨骼、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多个脏器或部位损伤。常见的症状有:脉搏增快、皮肤黏膜紫绀、关节肌肉疼痛等,还会出现肺水肿、肺动脉栓塞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瘫痪、休克甚至死亡。有卵圆孔未闭的潜水者很可能得此病。
斜卧呼吸- 直立性低氧血症 体位性低氧血症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为:站立状态下,患者出现胸闷,肺内氧气浓度、氧气浓度均显著降低,仰卧状态下肺组织中氧气浓度显著降低。发病年龄以妇女和老人居多。
外周非脑血管栓塞 异常血栓除导致中风外,还可导致心梗、下肢缺血、肾梗、脾梗、肠系膜梗死等疾病。最常见梗死部位是四肢和冠状动脉。
静脉血栓栓塞症 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
心脏结构改变、心律失常、心衰等有慢性心脏疾病的患者发生心脏结构改变后,会导致患者卵圆孔未闭分流量增加,进一步加重心脏结构改变,从而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卵圆孔未闭如何确诊
对于有上述症状或者体检发现有疑似卵圆孔未闭患者需进一步行右心声学造影,明确分流方向、大小等。
1. 卵圆孔未闭的病理一般分为3 类,大:PFO 为≥ 4mm; 中:PFO 为2 ~ 3.9mm;小:PFO < 2mm。
2. 超声声学造影微泡(bubbles)的分类,小量(small):分流< 10 个;大量(large):分流> 10 个;进一步再分:微泡> 25 个称淋浴(shower)型或雨帘型。
卵圆孔未闭的治疗
偏头痛患者首先使用偏头痛常规药物治疗,伴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或顽固性偏头疼,应该进行卵圆孔未闭筛查,并选择封堵。对于减压病患者应改变生活方式,根据规定减压、减少潜水次数,或在潜水之前吸收较高的氧气,如果拒绝停止潜水或飞行,应积极评估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对于直立低氧血症患者排除其他引起缺氧的病因,积极进行卵圆孔未闭筛查,有条件可行右心导管检查明确低氧与卵圆孔未闭有无相关性,并积极封堵。对于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病史,有反常栓塞患者合并卵圆孔未闭应该积极进行封堵。
卵圆孔未闭手术术前准备 术前完善血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感染性标记物、心电图、经胸彩超、必要时经食道彩超、右心声学造影等检查,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手术目的、手术方式、手术风险并签订手术同意书,术前健康指导、练习床上大小便。
卵圆孔未闭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卧床12h,口服抗生素3 d、严密观察患者穿刺点有无出血、血肿、观察下肢循环情况,心电监护仪监护患者生命体征;手术第二天复查胸部 X 线,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封堵器的定位及有无分流情况;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共6 个月或口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体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定)。术后24 h、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及1 年随访,行经胸超声、心电图和胸片检查,评价封堵器及临床疗效。
对于卵圆孔未闭无论医务人员或者患者都应该理性看待,当患者行彩超检查发现卵圆孔未闭时,不必恐慌,应该结合症状到医院进一步评估。医务工作者应该综合判断患者卵圆孔未闭的风险,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行卵圆孔封堵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