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7-21 总第461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7-21 总第461期
返回上层

总第461期

发布时间:2016-07-21

肾病

标题导航

优化工作流程 提高诊断质量

发布时间:2016-07-21来源:《医师报》作者:宋箐  阅读: 466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近日,瑞士Kantonsspital医院检验中心副主任Brigitte Walz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应斌武教授在2016体外诊断新技术高峰论坛上深入探讨了尿液常规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对于尿液诊断的重要意义。应斌武教授表示:“尿常规检测的现状是标本量大、样本周转时间长、未达到标准化工作流程,当前实验室中的尿液检测亟需实现自动化,在减少手工操作的同时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尿液干化学分析——尿液筛查的第一步

Walz博士指出,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早期标志,在临床诊断和预诊中非常重要,若能在肾脏疾病形成早期发现蛋白尿,可帮助实现早诊早治,将患者所受的伤害降到最低。

目前,医院的尿液常规检测包括干化学尿液分析和尿有形成分分析。实验室现广泛采用干化学尿液分析,常被称为“尿十联”检测,对包括尿蛋白在内的十余项尿常规指标(白细胞、隐血、酸碱度、尿比重、葡萄糖、尿酮、尿蛋白、亚硝酸盐、颜色、浊度、胆红素、尿胆素原)进行半定量筛查检测,是临床尿液化学检测的主要手段。

罗氏诊断cobas® u 601全自动尿液分析仪采用高度稳定的试纸,其在机稳定性高达两星期,不受维生素C干扰;吸液前能将样品充分混合,无携带污染,使用三个波长检测,有效避免假阳性结果,提供可靠的干化学尿液分析结果。

尿有形成分分析——实现自动化“金标准

尿有形成分分析是尿液常规检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自动化之前,一般需要对尿液先进行离心处理,取尿的沉渣进行显微镜人工镜检,技术上称之为“尿沉渣”分析。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尿液的沉渣分析逐渐全面,专业名称上也修正为“尿有形成分”分析。

尿沉渣显微镜人工镜检因其检出率高、敏感性强、准确性高的特点,是泌尿系统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监测的“金标准”。Walz博士指出,由于传统人工检测方法缺乏标准化操作,且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过大、日间精密度与中间精密度均较低,临床检测时通常不进行显微镜人工镜检,只有2%~3%的样本进行尿沉渣分析,这一比率远远达不到应有标准,容易造成早期诊断重点信息丢失、早期病症被忽视。

与传统的显微镜检相比,自动化尿液分析仪操作简单、分析精密度高、打印报告速度快,可有效节约人力、减少手动干预、提高检测的效率,且能对尿液的有形成分进行鉴别与计数,因此分析结果更具有客观性,是尿液检验领域必然的发展趋势。

罗氏诊断cobas® u 701尿液沉渣分析仪基于显微镜检的“金标准”方法,采用沉渣计数板离心尿液样本,通过激光扫描获得真实的显微镜图像,并可回看全视野镜检图,对颗粒进行自动运算识别和计数,减少手工操作,帮助临床医生获得与传统显微镜检高度一致的检测结果,需要时还可进行人工修正或复查。 

cobas® u 701尿液沉渣分析仪可单独使用,也可整合cobas® u 601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升级成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实现干化学尿液分析检测后,可自动传输样本至沉渣模块进行检测,或使用交叉筛查规则对需要进行沉渣检测的干化学阳性样本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整合到同一软件平台,实现一管尿液完成尿液常规检测。在优化工作流程的同时,提高检测质量与效率,为实验室提供自动化的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