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萍)北京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市医调委”)日前公布数据显示,3年来,妇产科连续成为医疗纠纷“重灾区”。如何应对妇产科的医疗纠纷、减少矛盾?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戴钟英教授指出避免妇产科医疗纠纷应侧重三大策略。
戴钟英指出,首先,要加强医疗宣传,例如巨大儿是否一定剖宫产、子宫肌瘤什么情况下才需要手术、产科B超究竟能检查什么等,都是很好的电视节目选题,妇产科医生主动录制节目能让百姓了解到正确的医学知识。
第二,加强对妇产科医生的教育,尤其是继续教育,不仅要针对大医院的年轻医生,更要加强对县级及以下医院妇产科医生的教育,且需持之以恒。
第三,医生要善待患者,切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能为自身原因而损害孕产妇利益。
北京市医调委公布,如果将其受理的医疗纠纷按科室划分,前八名分别为妇产科、骨科、普外科、急诊科、神经外科、心内科、心外科、呼吸内科。
事实上,妇产科危险系数高是全球医学界公认的,其医疗纠纷高发在全世界也都是普遍现象。据北京市医调委常务副主任刘方介绍,其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妇产科手术多,而手术多的科室出现纠纷的几率也较大;另一方面,与带病就诊的患者心态不同,孕产妇大多不是患者而是健康人,一旦在孕育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家属会很难接受。
针对于医疗纠纷多发的前八名科室,本报维权版将于近期相继推出应对之策,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