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指南发展的要求,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首次采用了循证医学方法,检索了大量文献,制定了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39: 323.)
新指南对原有的章节进行了更新和扩展、增加了咳嗽的评估、增加了咳嗽的中医中药治疗、
增加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特点与治疗原则、增加了慢性咳嗽的少见病因、介绍了不明原因咳嗽(难治性咳嗽,咳嗽高敏综合征)等相关问题。
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8周。
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有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等原有疾病的加重。此外,环境或职业因素暴露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急性咳嗽的原因。
急性咳嗽的诊断主要应注意区分是否伴有重症疾病。急性咳嗽有可能是一些严重疾病的征象,如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全、肺炎、气胸、肺栓塞及异物吸入。
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后咳嗽,其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指南建议建议有条件的患者应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
慢性咳嗽的诊断应首先考虑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常见病因。
咳嗽的评估主要包括视觉模拟评分、咳嗽症状积分、生活质量测评、咳嗽频率监测及咳嗽敏感性检测等。
儿童慢性咳嗽定义与成人有所不同。通常将咳嗽时间>4周,并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或惟一症状、胸部X线正常者称之为慢性咳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布和成人有所不同,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病因分布也有所不同。新生儿和婴幼儿要注意先天性疾病,如气管软化、开口异常、大血管畸形、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支气管扩张症等;<3岁的幼儿,慢性咳嗽应首先考虑呼吸道感染性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