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7-21 总第461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7-21 总第461期
返回上层

总第461期

发布时间:2016-07-21

中西医结合专栏

标题导航

中医痰证在肿瘤病中的关键角色

发布时间:2016-07-21来源:《医师报》作者:赵英杰   阅读: 576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在当前的医学认识中,癌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可能的高危因素不断刺激下,打破了机体防卫平衡机制,“原癌基因”就会被启动,异常遗传特性就会产生致癌表型,经过复杂的癌变过程,最终产生肿瘤。

中医对肿瘤病的认识一直与西医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认为肿瘤是一全身性的疾病,其发病之所以呈现多样性,既有先天禀赋之因,又涉及多种致病因素的干扰(情志、饮食、致癌物等),乃至有形实邪生成。核心概念体现在本虚标实的基础上,痰毒瘀血既是体虚下的病理产物,又是疾病过程中的重要致病因素。

以中医病因病机来论述,痰浊内阻是肿瘤形成的关键之一,痰是体内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凝聚而成,具有全身上下、皮里膜外、无处不到的特点。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若脏腑功能障碍,升降出入失常,气血失和,气血瘀滞,痰气交搏,痰瘀互结,络脉不畅,肿块内生,癌症即成。

纵观历代医家治疗肿瘤,便多以痰论治。与治痰思想的机理结合肿瘤临床治验来看,临床常用一类以燥湿化痰,消痞软坚散结,破血逐瘀消癥,祛风通络解毒散结为长的药物。药理研究显示,此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肿瘤细胞的作用,善于消散囊肿及其他良性肿瘤,亦可有减少或控制恶性肿瘤周围炎症分泌物的作用。

此外,治疗肿瘤病可针对多种病理因素的因果衍变转化而组方。以现代医学辨病诊断原则,配合不同肿瘤临床分期治疗阶段,辩证配伍使用扶正、软坚、通络、解毒散结等中药。

如此消痰散结为主的治法和处方,需根据病情变化按时调整处方,随其所在脏腑病位的病理特性而加减配药,邪盛正虚者可视脏腑阴阳气血之虚损而扶正补虚,消中有补,补中有消,主次轻重因人而施,随证化裁,才能有效针对治疗恶性肿瘤的“恶痰”,此乃中医理论治疗肿瘤病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