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全国细胞病理学会议暨细胞病理学读片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主任余俐教授同与会病理及肿瘤领域的专家深入交流并探讨了CINtec®PLUS p16/Ki-67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检测对于辅助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重要性。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技术在宫颈上皮细胞或组织中检测两种生物标志物p16和Ki-67以辅助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已成为当前各国研究的重点。
p16/Ki-67双染检测辅助细胞学诊断降低阴道镜转诊率
余俐教授指出:“宫颈癌筛查的目的是找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病变。较为理想的宫颈癌筛查手段应该是在提高细胞学检测敏感性的同时,能够不损失其特异性,或者可以通过客观的生物标志物,标记出高级别病变的细胞,以辅助细胞学检测结果的判读和诊断。”
2012年,下生殖道HPV相关的鳞状病变的命名标准化计划(LAST)指南发布,认定p16是唯一有足够临床研究数据证实其可用于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建议使用特定克隆号(E6H4)的p16INK4a抗体作为检测HPV感染是否影响到细胞周期调控的生物标志物。该克隆号是全球唯一获得IVD认证的p16INK4a抗体。2015年11月26日,CFDA批准罗氏诊断CINtec®PLUS细胞学试剂盒(抗p16(E6H4)/Ki-67(274- 11 AC3)单克隆抗体鸡尾酒试剂(免疫细胞化学法)用于宫颈脱落细胞学的诊断。
p16在细胞周期的阻滞期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功能,而另一种生物标志物Ki-67则指示细胞增殖。因此,在同一个细胞周期,生理机能正常细胞中不可能同时表达p16与Ki-67,如二者同时表达,则提示细胞周期失调。CINtec®PLUS细胞学双染检测能够同时检测出HPV持续感染后过表达的p16和Ki-67。经染色,p16核呈棕黄色或胞浆与核均呈棕黄色,Ki-67核呈红色染色。如双染阳性,强烈提示CIN2+病变,需立即进行阴道镜检查;如双染阴性,可随访1年后复查。CINtec®PLUS细胞学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客观地判断哪些人群需要做进一步的阴道镜检查,显著降低了阴道镜转诊率,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检查与治疗。
2015年,Besthesda指南推荐免疫细胞化学可辅助细胞学诊断,在检出HSIL病变中,p16/Ki-67双染与细胞学检测的特异性相当,且具有高敏感性。余俐教授表示:“CINtec®PLUS检测基于客观的生物标志物表达,能更准确地发现潜在的高级别病变患者,提高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弥补了现有宫颈癌细胞学检测的不足,降低漏诊率,减少过度诊断,同时也为细胞病理医生减轻了工作强度。”
CINtec®PLUS双染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高
FDA注册的美国本土最大型的前瞻性宫颈癌筛查临床试验ATHENA研究,入组47 208例受试者,进行了基于cobas HPV初筛策略和以细胞学为基础筛查策略的三年随访试验。
结果显示,针对HPV16/18以外的12种高危型HPV阳性患者,比较巴氏涂片细胞学与CINtec®PLUS检测,评估3年内进展为CIN3+风险时发现,CINtec®PLUS检测能够得到简单、客观的结果,明确提示患者风险以及是否需转诊阴道镜。CINtec®PLUS阳性患者在3年内进展为CIN3+病变的风险远高于细胞学ASCUS以上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阳性预测值,需要转诊阴道镜以减少漏诊。CINtec®PLUS阴性的患者,3年内发生CIN3+病变的风险低于细胞学NILM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阴性预测值,不需要转诊阴道镜,帮助减少过度治疗。
前瞻性PALMS研究入组来自5个欧洲国家的27 349例病例。数据显示,CINtec®PLUS双染检测具有高灵敏度与高特异性(以CIN2+为终点),可用于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分流(灵敏度92%~94%,特异性78%~81%)、LSIL分流(灵敏度86%~94%,特异性51%~73%),HPV初筛后对高危型HPV阳性者分流(灵敏度74%~88%,特异性75%~83%),对细胞学阴性但高危型HPV阳性患者进行分流(灵敏度82%~92%,特异性79%~82%)。
2015年,该研究发表在《癌症细胞病理学》的最新数据显示:对于细胞学ASC-US患者的分流中,CINtec®PLUS检测和HC2 HPV检测的阴道镜转诊率分别为26%与42%;对于细胞学LSIL患者的分流中,阴道镜转诊率分别为53%与84%。证实使用CINtec®PLUS检测能够显著降低阴道镜转诊率,减少不必要的阴道镜转诊,避免过度诊断,同时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精准分层管理,进而实现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