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美国门诊完全没有挂号一说,绝大多数患者是在私人诊所就诊,在大学医院门诊也是完全与住院部分开。
门诊不是急诊,看病不是买东西,所以所有门诊就诊全部都是通过预约,医院根本没有“挂号处”,根本不知“号贩子”为何物,因此不会出现医院门庭若市。
所有诊所都雇有专门处理预约的接线生,其任务除了安排预约,还要在预约时间24小时之前提醒患者赴约。医生因故需要改动,必须提前48小时通知患者并优先重排预约时间。患者违约,有象征性惩罚,包括如果重新预约往往需等待几周甚至几个月。
因此,如果真需要看医生,患者会舍弃其它时间冲突,把医生预约视为优先。国人不习惯预约以及遵守预约制度,所以认为美国看病难。
国内同事告诉我,三甲医院医生半天门诊一般要看30名以上患者。也就是说,4小时之内每次接诊用时不到10分钟,前提还必须是医生4小时之内全身心工作,不休息。
此外,由于国内就诊对于医生来说,患者不是固定的一对一关系,每个患者都相当于新患者。
预约制度可以杜绝挂号压力,但基本条件是预约有所保障,国民有尊重预约的素质。另一个至少可以减轻目前压力的有效做法是遵循市场原则,将繁忙无比的医生的诊费大幅提高,用经济杠杆消除常见病也要到大医院看大医生的市井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