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栓药物治疗在预防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和经皮冠脉支架置入(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然而,临床医生面对如何合理应用这些常用药物时,常感到力不从心,这很大程度取决于基因多态性。药物基因组学的出现对此临床棘手问题提供了可行的个体化治疗对策。中医辨证论治则是精准治疗最早的典范,邓铁涛教授指出,PCI术后的基本病机是气虚血瘀。
华法林敏感者,阿司匹林联合脑心通替代治疗 2015年《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对华法林治疗敏感的基因个体治疗90 d的出血风险明显高于一般个体;而华法林敏感和高敏者服用依度沙班获益同时有更高的早期安全性。
笔者发表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版)的一项研究结果提示,对华法林敏感(携带VKORC1-1639 AA基因型)的高龄、并存疾病多、用药复杂、肝肾功能障碍、认识不足及过分担忧出血并发症的患者,可使用阿司匹林联合脑心通作为预防缺血性卒中的一种替代治疗。
氯吡格雷仍是我国抗栓药物首选 2010年,ACCF/AHA专家共识建议,可增加弱代谢者氯吡格雷用药剂量:使用双倍负荷剂量(600 mg)和双倍维持剂量(150 mg)来提高血小板抑制率和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药效。
2011年和2013年,临床药理实施联盟分别提出细胞色素P450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指南,建议对2C19突变纯合子和杂合子个体应换用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荷兰药物遗传工作组指南也提出氯吡格雷与CYP2C19的相关建议。
目前,已有较大规模的研究证实,携带CYP2C19基因变异者冠脉支架内血栓发生的风险增加。国内外研究还发现,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群CYP2C19的基因变异(氯吡格雷抵抗基因)率远高于国外,可达50%以上,这就意味着国人对氯吡格雷低反应的人数更多。
Price研究表明,与75 mg/d氯吡格雷相比,长期服用150 mg/d并未改善CYP2C19基因变异的PCI患者的预后。
目前虽有CYP2C19弱代谢患者将氯吡格雷改用普拉格雷/替格瑞洛或采用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单用阿司匹林成功的典型病例报告,也有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治疗更有优的循证医学证据。2015年,欧美指南建议对ACS患者提倡优选替格瑞洛。但对我国这个卒中大国而言,这两种药颅内出血的风险比氯吡格雷高。
此外,氯吡格雷具有服药次数少、患者依从性高,不良反应少、医生熟悉、易掌握,可用于透析、慢阻肺、哮喘、心动过缓、高尿酸患者,安全性相对好,价格便宜。在P2Y12拮抗剂中,氯吡格雷可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的防治,可与溶栓药物联用,还可根据血栓风险调整剂量,与华法林及西洛他唑等长期联合服用的证据。因此,氯吡格雷仍是当前中国医生的首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