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膜干细胞是近几年研究较多的一种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其中,对从女性月经期经血中分离提取干细胞进行研究成为主流。来源于女性经血的宫内膜干细胞可以在体外较方便的获得分离并进行稳定传代培养。多项研究证明,其能表达干细胞的表型,也可在体内外跨越分化为多种细胞系,并且在多种疾病模型中能发挥一定的损伤修复及免疫调节作用。宫内膜干细胞免疫原性较低,在移植中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较小,并且在各项体内移植实验中均未发现任何原位或异位肿瘤形成。
近年来,笔者团队一直致力于体外诱导分化宫内膜干细胞,并研究其在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首先,从招募的志愿者经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贴壁培养,继而进行细胞传代。同时,对分离的细胞与传代细胞进行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宫内膜干细胞不具有致瘤性,可以呈单层贴壁生长,可以达到24 h倍增1次,为典型的棒状或长梭状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生长达80%密度以上,细胞呈漩涡状排列生长。流式细胞术分析这类细胞均表达干细胞的表型,并且在体外可以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
其次,研究了宫内膜干细胞的体外成肝诱导分化。宫内膜干细胞在与HGF、FGF4、OSM以及DEX等共培养后,逐渐发生形态学的变化,由成纤维细胞样细胞逐渐发生胞质浓缩,至第21 d,绝大部分细胞已变成圆形或卵圆形的上皮细胞样细胞,均匀分布呈“铺路石”样。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能够表达ALB和AFP蛋白,以及基因ALB、AFP、CK18、CK19、CYP1A1和CYP3A4等。表达谱芯片分析可见分化后的细胞能表达33个肝脏相关基因,这些基因在原代肝脏细胞中表达,而宫内膜干细胞中则不表达。另外,诱导分化后细胞功能验证显示,其具有糖原合成、ICG排泌和尿素合成功能等。这些数据可以初步证实,所诱导的细胞是具有肝细胞表型且能发挥部分肝脏细胞功能的较成熟的细胞。
最后,为了研究宫内膜干细胞在肝脏损伤中发挥的作用,团队进行了细胞移植实验。实验证实,移植细胞参与肝损伤修复过程,并且能重建损伤小鼠肝脏。
研究表明,宫内膜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肝脏细胞样细胞,从而发挥一定程度的肝细胞功能,并参与肝脏损伤修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