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2-25 总第441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2-25 总第441期
返回上层

总第441期

发布时间:2016-02-25

中西医结合专栏

标题导航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药效和作用机制

发布时间:2016-02-25来源:《医师报》作者:彭军  阅读: 567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在我国肿瘤防治的临床工作中,中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我国肿瘤工作的特色和优势。临床中采用中药或清热解毒,或益气生血,或破血逐瘀,或与现代医学联合运用等,也可结合患者病情和机体功能状态,予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治疗方法,集中的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两大特色。

现代医学手术、化疗和放疗是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另外还有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其中化疗对中药防治肿瘤影响最大。参考化疗的原理和分子机制,细胞学实验发现了诸多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中药。如黄芩能抑制肝癌细胞株的增殖,进一步分析发现,黄芩提取物黄芩苷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进程达到杀伤癌细胞,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蟾酥以及华蟾素有类似的特点;黄连及黄连素,白花蛇舌草等则表现出了促进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凋亡;进一步的分子生物机制分析,中药或中药复方(如大小柴胡汤、鳖甲煎丸等)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凋亡的关键分子BCL-2和Bax,以及相关关键信号通路如JAK/STAT3、Wnt等调控者细胞的增殖或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在体研究发现,如灵芝、黄芪等益气健脾中药能够显著提高机体外周CD3+、CD4+及NK细胞数量,改善免疫功能;而熊胆粉、蝎毒多肽等能够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对控制肿瘤生长、转移具有重要价值。在这些研究过程中诞生了许多受到广泛应用的临床现代中药,如华蟾素、紫杉醇等。

另外,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如免疫和造血功能抑制、胃肠道损伤以及造成的机体功能低下等同样严重影响着患者身心健康。与化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四君子汤等通过升高外周淋巴细胞水平,促进小肠绒毛细胞损伤修复等,从而提高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免疫功能低下和胃肠道损害。

现代医学新药虽然层出不穷,但是恶性肿瘤的预后并未获得里程碑式改变。肿瘤发病、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导致不管是现代医学还是祖国医学的防治效果均不理想。与祖国中药学相结合,开展创新中药研究,值得探索。

临床流行病的研究方法、循证医学的评价方法以及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等方法学是祖国医学的短板,继承和创新需要结合现代理论和方法。开展创新中药治疗肿瘤的药效学研究;进行中药防治肿瘤的规范化评价;明确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探索药效作用机制等,为创新中药研究提供了科学的选题。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