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数字】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主任陈万青教授等,在影响因子144.8的《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在线发表了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该研究报告了我国最新的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和生存分析数据,不同地区几种常见肿瘤的最新发病和死亡情况,常见肿瘤的发病趋势以及防控重点等。(CA CANCER J CLIN.2016年1月25日在线版)
研究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预计有429.2万例新发肿瘤病例和281.4万例死亡病例。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同时也是死亡率最高的肿瘤。2015年中国癌症预估总发病率排名前十位的分别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其他部位及非特异性癌症、脑及神经系统癌、宫颈癌、胰腺癌;预估总死亡率排名前十位的分别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其他部位及非特异性癌症、胰腺癌、乳腺癌、脑及神经系统癌、白血病。
男性最常见肿瘤为肺癌,而女性最常见肿瘤为乳腺癌(图1)。男女性死亡率最高的肿瘤均为肺癌(图2)。
【十年变化(2000-2011年)】
女性癌症发病率增速高于男性,二者死亡率均显著下降
根据22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覆盖全国4440万人口的2000-2011年数据,该研究公布了2000-2011年全国癌症发病及死亡变化趋势,包括男性及女性主要癌症种类发病及死亡趋势。数据显示,2000-2011年,男性所有肿瘤发病率保持稳定,而女性增加显著;与此不同的是,男性及女性癌症死亡率均显著下降(分别年降低1.4%和1.1%,图3)。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基数增长,这10年间癌症死亡病例数仍增长较显著(51 090例增至88 800例,图4)。
【研究者说】
作癌症防治工作的“指南针”
该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中国癌症统计数据及发展趋势信息,反映了我国癌症负担,有助于了解我国癌症病因学、预防的成效、早期诊断及癌症治疗管理情况。这些结果也将为未来我国癌症防控工作成效的评估提供参考。
中国的肿瘤数据对全球癌症防控意义重大:22%的全球新发癌症病例出现在中国,27%的癌症死亡病例在中国。
该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癌症发病率有很大差别,农村高于城市。地理间差异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城乡间吸烟情况的差异,农村吸烟率要高于城市地区。
死亡率及生存状况在城乡、地区间的差异更大。这种地理间的差异可能的部分原因与农村或相对落后区域有限的医疗资源,较差的医疗管理,就诊时晚期癌症患者比例更大等相关。这些差异提示我们应加大农村或落后区域的医疗投入。
有研究指出,约60%的癌症死亡可通过减少可控危险因素暴露来预防,而减少国人癌症死亡最可行途径是控制慢性感染。29%的癌症死亡与慢性感染相关,主要有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肝癌(肝炎病毒感染)和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23%~25%的癌症死亡与吸烟相关,2010年超半数成年男性是当前吸烟者,青少年男性中吸烟率也在攀升。未来十年,我国癌症负荷仍会继续加重。
我国人口压力、地理差异大,癌症筛查、早期诊断及癌症管理等工作面临极大挑战。
控烟、控制感染、减少西化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增加诊断筛查的效果和覆盖面等癌症预防措施,对控制我国癌症发病率,减少癌症负担将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