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2-25 总第441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2-25 总第441期
返回上层

总第441期

发布时间:2016-02-25

中西医结合专栏

标题导航

肿瘤免疫治疗突破中的扶正祛邪

发布时间:2016-02-25来源:《医师报》作者:林炜  阅读: 459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肿瘤的发生是因“邪气留止,积聚乃作”。然而,并非所有细胞的恶性改变都会形成肿瘤。早在1950年Burnet 和 Thomas提出的“免疫监视假说”,就认为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将恶变细胞杀灭在肿瘤形成的初期。

根据免疫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研发的新一代肿瘤免疫治疗方法近年来用于多种肿瘤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两类针对T淋巴细胞抑制性共刺激信号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因为其突出的临床疗效引起了世人的瞩目。一种是阻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与其配体B7-1和B7-2结合的单克隆抗体。由于CTLA-4分子与B7分子结合后对T淋巴细胞产生抑制性信号,抑制T细胞活化和产生效应,从而使肿瘤细胞免受T细胞攻击。因此,阻断CTLA-4的信号可刺激T淋巴细胞细胞活化与增殖,从而使抗肿瘤免疫反应得到增强。另一类单克隆抗体用于阻断T淋巴细胞上的PD-1分子与其配体PD-L1的结合。PD-1是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子,其与配体PD-L1结合后会启动淋巴细胞的凋亡程序,使淋巴细胞凋亡。肿瘤细胞在r干扰素的刺激下能够表达PD-L1。因此,肿瘤病变部位活化淋巴细胞分泌的r干扰素刺激了肿瘤细胞的PD-L1表达。肿瘤细胞的PD-L1与效应T细胞表面的PD-1分子结合后导致了T细胞死亡。肿瘤细胞由此获得了逃避效应T细胞攻击的途径。据此,阻断PD-L1与PD-1的结合就保护了肿瘤病变部位的效应T细胞,增强了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据此,多家国际制药企业研发了多种阻断这一信号传递的抗体或融合蛋白,并针对黑色素瘤、肾癌、结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膀胱癌等等多种恶性肿瘤开展了临床试验,取得了大大优于其他非介入性疗法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肿瘤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扶正祛邪”。而上述两类新型药物的治疗靶点恰恰不是针对肿瘤的特异性杀伤,而是针对免疫效应细胞的活化和保护。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临床疗效是因为突破了传统的肿瘤治疗策略,以现代科技手段“扶正”,从而达成“祛邪”的效果。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