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年春节,万家团圆之际,医护人员都会为守护生命,坚守岗位。那么,在这特别的守护日子里,他们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本期,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别样收获。
各位同事、医务人员:
你们辛苦了!春节,对于坚守在一线的很多医务工作者来说,并不意味着丰盛的年夜饭、新年的钟声和亲友的团聚。为保障人民群众过一个安康春节,你们坚守岗位,舍小家、为大家,用辛勤的汗水守护健康。春节期间,呼吸内科、急诊科、ICU、儿科、产科等多个科室均满负荷运转,工作十分繁重。但你们没有退缩,而是在工作岗位上,团结一致,忠于职守,夜以继日,忘我工作,表现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品质。
春节刚过,你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迎来了患者就医的高峰。初七以来,多个科室门诊、住院、治疗、手术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并且,就医高峰期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群众选择来我院就医,是对我院的信任,这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我们一定要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希望我院广大医务同仁再接再厉,保障每一位患者在我院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治疗。同时,各科主任、护士长在安排好工作的前提下,要科学安排好班次,实行弹性工作制,让大家得到适当的休息。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在此,我们向广大一线医务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衷心地向你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邢台市人民医院院领导班子
2016年2月17日
喝一杯医学的酒 醉一辈子
这是我在医院度过的第三个春节。春节过后,在院内网看到这封信,心里暖暖的。
记得刚来医院的时候,自己心高气傲,觉得世界这么大,邢台那么小,不出去看看太可惜;觉得学历不够高,考上研究生更能体现自己的能力;觉得这个职业太普通,不能在自己的生命里刻画浓抹重彩的一笔。可是,我太高看自己了,记得第一次给患者输液时,敲门的手都在抖!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在医院内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如何与患者有效沟通,让其配合治疗;如何优化工作流程,高效完成工作;如何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及时治疗……
对我这个在医院修炼三年,功力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小毛头来说,医与患,不是矛与盾的关系,是信任,是依赖,是修炼心性,提升内在涵养,是生命所系,性命相托。
我问过医院很多的前辈: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份职业?有人哈哈一笑,说:脑子进水了呗。当问到:为什么一直在坚持?很多同事都会沉默良久后,说:除了治病救人,我什么都不会。是啊!漫漫求学路,初入医院时的抱负,很多年积累的技术,和一份信念的守护,不能因为一些纠纷,就撒手啊!这是我听到最真实的回答。
我是一位产科助产士,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分娩时,紧张地揪着白大衣;也记得抱着刚刚由我接生的宝贝,那份满足和幸福感;更记得参与每一次抢救,家属的那句:谢谢。
在医院三年,虽然没有男朋友,但是觉得自己好像跟医院,跟科室,跟每一位待产的准妈妈们谈了一场恋爱。医院很大,我很小,但我还是愿意厚着脸皮,仰着头,傲娇地说:我这枚螺丝钉还是挺重要的。如果非要用一句肉麻的情诗,表达一下心情,我想说:
几年前,我做了个治病救人的梦,梦到现在都没醒;
几年前,我喝了一杯医学酿的酒,可能要醉一辈子。
谢谢领导的这封信,觉得你们的体恤同患者的理解一样重要,觉得今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
千千万万医务人员一员、一上班就像打了鸡血的产科螺丝钉 吴晓远
“我记住你了”
大年初三,我值班。一大早,我就接到产房发来的“军情”,为一台急诊剖宫产手术做麻醉。
手术马上要开始的时候,产妇突然对我说:“不要走,让我看着你好不好?”我冲她笑了笑,握着她的手,对她说,“我保证,在你离开手术室之前,你都能看到我。”
三分钟后,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她笑了,是安心,更是开心。
就在手术快结束时,她看着我说:“你是麻醉医生对吗?”“对啊。”“谢谢你,你真好!我一定会记住你!”听着这话的一瞬间,我有点动容,这是第一次有患者说会记住我,会记住一名麻醉医生。
作为一名麻醉医师,我一直习惯做一名守护者,站在患者的头侧,默默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关注着手术台上的一举一动。静静地躲在幕后,时间长了我竟然不再期待被人想起,不再期待被人记住。
很多时候,我希望自己能像魔术师一样,让患者在不知不觉中睡去、醒来,不会记住这恐怖的手术室、冰冷的手术床以及所有可能的痛苦,他们只需要记得摆脱病魔的喜悦,不需要记住魔术师的出演。而今天,居然有人这么认真地对我说:“我会记住你!”这大概是这个春节我收到的最好的最温暖的礼物了,她让我知道其实这个舞台也是属于我的。
(北京友谊医院 高颖)
“腿部肌肉得到强有力锻炼”
春节期间,透析室医护人员计步器上的数据显示,大家平均每天行走的步数达一万多步,这其中也有不少是急促的。“大夫,我们今天什么时候能做上透析?”“我们患者83岁,能不能先安排一下?”“我们急诊收了一位外院透析三年,突发大面积脑出血、昏迷的患者,你们过来看看能不能做上?”尽管是春节,需要床旁急诊透析的患者还是接踵而来。
每天平均三四台的床旁急诊透析任务,都需要在现有岗位不增编的基础上调派人员完成。而这样的患者病情大多都不平稳,因为原发病重、并发症多,发生各种意外的风险也较大。
医生们既要完成透析室所有规律透析患者的查看,又要随时跑到血液科、心内科、急诊、肾内病房等科室和病区了解情况。当护士们接到床旁急诊透析医嘱,也会以最快的速度推着机器奔到患者身边,一台接一台,中间没有休息,为的是让第二台危重患者早点透析上,舒服些。
从接到全院的求助到看到患者浮肿得以消退、心衰得以缓解、指标趋向于好,在这一场场为打开生命通道的接力赛中,我们都是风一样的女子和男子。这个春节我们的腿部肌肉又得到了强有力的锻炼。
(北京友谊医院 张月)
“再多看一个患者”
大年初三,江苏省人民医院,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同步开放。与往年一样,春节期间耳鼻喉科门诊排出了“强大阵容”,科室正副主任、各位资深专家放弃休息,坐镇专家门诊;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亲临一线,承担普通门诊。
从初三到初六,省内各地及皖南、皖北部分地区的患者络绎不绝。不少从外地来的患者请求加号,出诊专家们总是毫不犹豫地说:“大过年的,大老远来趟医院不容易,加吧!”一个两个、三个五个……不知不觉已到正午时分。虽然过了十二点,再多看一个吧,让患者满意而归!
(江苏省耳鼻喉科 万文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