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WHO发表报告称,全球每年有多达6亿人或近1/10人口因食用受到污染的食品而生病。其中造成42万人死亡,包括5岁以下儿童12.5万人。(源自WHO官网)
这项调查结果来自WHO“全球食源性疾病负担的估算报告”,是迄今为止被污染的食物影响健康的最全面报告。
WHO食品安全和人畜共患疾病司司长Kazuaki Miyagishima表示,这些估算是十分保守的,实际数字可能更大。
食源性疾病主要会引起多种短期症状,例如恶心、呕吐和腹泻。其中,腹泻构成全球食源性疾病的一半以上负担,造成每年5.5亿人患病和23万例死亡。
同时,还能导致较长期疾病,如癌症、肾或肝衰竭、脑和神经疾病。
WHO指出,食源性疾病风险在中低收入国家最为严重,非洲区域和东南亚区域存在最高发病率和最高死亡率,其中包括5岁以下儿童。
报告显示,5岁以下儿童处于特高风险,每年有12.5万名儿童死于食源性疾病,占食源性疾病死亡的30%。
儿童特别容易受到食源性腹泻疾病的侵袭,每年有2.2亿人患病和9.6万人死亡。
报告称,腹泻疾病通常是因为食用受到病毒、弯曲杆菌、非伤寒沙门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生的或未煮熟的肉、蛋、新鲜农产品和乳制品。
导致全球食源性疾病负担的其他因素主要是伤寒、甲肝、猪带绦虫和黄曲霉毒素(产生于储存不当的粮食霉菌)。
某些疾病,如非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在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都存在,是全世界所有地区的公共卫生问题。
其他疾病,如伤寒、食源性霍乱以及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在低收入国家更为常见,而弯曲杆菌是高收入国家的重要病原菌。
此外,WHO指出,食源性疾病已造成全球性威胁,需各国政府、食品行业和个人采取更多措施保障食品安全和防止食源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