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12-10 总第433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12-10 总第433期
返回上层

总第433期

发布时间:2015-12-10

人文

标题导航

医生是作家的温床or 天敌?

发布时间:2015-12-10来源:《医师报》作者: 讴歌  阅读: 515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医生群体容易出作家

真正擅长写小说、着迷于探索人性、常被描述为“手术刀解剖人性”的医生,有的干脆不做医生了,开始专业写作。那些还在做医生的小说家,真正的漫想或构思,多在脱下工作服卸下听诊器之后,而非在手术台上面对需要止血的一片创面,或是在住院查房的一张张病床边。

不错,曾经有统计,作家群体中记者和医生出身占比最高。也许是因为,医学与文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人。但高尔基也说,医学与文学研究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医学研究的是人的生物属性,文学研究的是人的社会属性。

如果探究得更远一点:那些有医学背景的出色作家,往往是在停下行医后花更多的时间写作,比如鲁迅、毛姆。福尔摩系列的英国小说家柯南·道尔,曾是爱丁堡大学医学院的学生,日本作家渡边淳一以前也是位外科医生。中国当代作家中,余华曾是学医出身,之后写小说。即便是《追风筝的人》这样的作品,作者卡勒德·胡赛尼之前是位美国加州的医生,之后也弃医,专心写作。

边医边写 鲜有文学大师

而一边行医一边写作的作家中,鲜有真正文学大师的出现,特别是现代医学的年代。契诃夫,算是为数不多的一边行医一边写作,只是他只活到1904年,那时现代医学才拉开序幕,尚未进入后来严密培训、精细分工的篇章。美国有一批擅于写医疗生活反思的非虚构、虚构作家,他们同时也是医生,但在真正严格的文学意义上,并不能算文学大师。

2014年因为《不哭》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的,是一位西班牙裔法国作家,莉迪·萨尔瓦伊尔(Lydie Salvayre),她倒可能算是一位异类。其正职是一位儿童精神科医生,在念完文学学士学位后,改行医学。她的诊所在巴黎近郊,是个移民聚集区,摩洛哥人、中国人、土耳其人……“这些人都会到我的诊所来,并且给予我充分的信任。你并没有去环游世界,但世界都来到你面前。”

她一边当医生,一边写作。“精神科医生是我很喜欢的职业,写作我也喜欢。其实这两个职业有相同的地方——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获取人类的奥秘。”

她喜欢超现实主义的说法:“黑暗牢不可破的内核”,是那些从众生中抽取的一些东西,一些属于人类最宝贵的内核的东西,而我们没法更清晰地解释它。“对我来说,这些东西同时存在于我的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当中。”

但像她这样同时双跨且有成果的人,并不多见。

一个任务导向的职业,需要高度的专注和实用主义。而出色的作家,首先得是一个精神自由主义者,然后还必须是时间上的自由主义者,或者起码相信“黑暗牢不可破的内核”之类的东西。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