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12-10 总第433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12-10 总第433期
返回上层

总第433期

发布时间:2015-12-10

人文

标题导航

何为有温度?

发布时间:2015-12-10来源:《医师报》作者:白剑峰  阅读: 587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医乃仁术。仁术的使命敦促医生成为有温度的医生。那么,如何诠释“有温度”呢?敬畏生命、谦卑仁慈、善解人意、敢为患者冒险、能够以心换心、尊重患者体验等是其注脚。

敬畏生命  为什么患者心甘情愿全身赤裸地躺在手术台上,任医生施麻药、开胸、开颅?从根本上讲,因为患者信任医生,希望他能拯救自己的生命。这是世间最信任的托付。如果医生不敬畏生命,就辜负了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

谦卑仁慈  20年前我刚当记者的时候,我采访的第一位医生是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专家屠规益。每次做完手术,不管手术台上的患者年纪大小、职位高低,他都会俯下身轻轻地在他耳边说一句:“对不起,你辛苦了。”有一位年轻医生请屠教授给他做手术,做完后泪流满面。他说,教授的那句话让他懂得了怎么做人。

善解人意  湖南一位年轻的麻醉师,遇到一个剖腹产的聋哑产妇。为了让患者听懂,他急中生智做了几组漫画,把麻醉、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全部画下来,产妇马上心领神会,手术迅速完成了。真正的医患沟通不一定靠语言,有时是心灵的沟通。

敢为患者冒险  一位眼科医生遇到一位70多岁的视网膜病变失明患者,患者并发糖尿病和尿毒症。家属问能否做手术,大夫起初考虑风险太大建议不做。在家属苦苦哀求下,医生冒险做了手术。术后,患者恢复到了0.1的视力,老人和家人抱头痛哭。患者说:“我终于知道什么是白天、什么是黑夜了。”一星期后,老人因尿毒症去世。家属却到医院感谢医生。儿女对医生说:“我妈妈是睁着眼离开的,她看见了亲人,很安详,感谢你。”    

能够以心换心  胡大一教授列车救人事件广为人知。鲜有人知的是,当医生建议患者放支架时,因为费用的原因,患者反复询问医生能否不放?这让胡大一很是着急,他苦口婆心地劝说很长时间,患者最终同意,说:“你跟我父亲年纪差不多,我信任你。”支架放完,患者很快恢复。

尊重患者体验  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外一科主任华益慰,每次听诊之前,总是把听诊器焐热。著名妇产专家林巧稚见到产妇疼痛,总会主动伸出双手抚慰产妇,为产妇擦擦汗、掖掖被角。北京儿童医院“B超神探”贾立群,每到冬天,会在暖气上一排一排地温超声用的耦合剂……这都是因为他们能够体会患者的痛苦,尊重患者的感受。(《医师报》宋攀根据作者在“新里程肿瘤医院青年医生成长探讨”活动上的讲话整理)

blob.png